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理论及其方法论意义.doc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理论及其方法论意义[摘要]本文在批判地继承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思想的基础上,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并把实践观点引入到社会历史领域之中,对当今我国社会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马克思在批判和继承中不断创新,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为建立完备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从认识论角度出发,马克思首次提出来了正确地了解实践及其意义,这是区分新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内容,具有重要的立法论意义。[关键词]旧唯物主义;实践;认识论[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1-0060-02《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在研究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中发现的问题和产生的思考,1845年马克思完成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88年恩格斯在出版《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时,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附录,第一次公诸于世。《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书共十一条,内容言简意赅,结构严密。中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不仅拥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实现了大幅度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历史再一次的证明了,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治党治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历史的比较和人民的选择中,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地联系起来,构成了全民族的共同理想,描绘了人民美好的生活,展现了祖国发展的辉煌未来,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无论哪个社会阶层,哪个群体的人们都应该认同,并为之努力奋斗。一、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产生的历史条件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它的产生具有其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条件的。(一)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适应当时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而产生。19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占据统治地位,西欧各国已经普遍建立了机器大工业,西欧各国机器大工业造成了无产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同时也使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根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伴随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而给工人带来的巨大灾难,造成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无产阶级连续不断地起义和罢工,表明了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些起义和罢工虽然失败了,但从中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经验之一就是无产阶级的起义或罢工,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需要有正确的革命理论。而当时的社会主义理论有空想的,反动的,还有资产阶级的理论,封建社会主义理论,这些理论经过实践证明不能指导无产阶级斗争需要,只有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才为无产阶级斗争提供了一个科学的世界观的指导。(二)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参与工人运动实践的产物,马克思当时亲自参加了无产阶级斗争,关在实践中逐步转变了自己立场,自觉地站到了无产阶级一边,并且认识到:只有无产阶级才是唯一能担负历史使命的现代最先进的阶级,而当时费尔巴哈远离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没能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彻底地贯彻唯物主义。(三)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活动的结晶。任何一种理论都是一定特定社会历史时代发展的产物,由一定世界观进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理论及其方法论意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