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一切始于田野工作.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切始于田野工作.doc一切始于田野工作【摘要】文章以榆林剧团与三位来自日本的学者――井口淳子、栗原伸治、深尾叶子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村进行定性的田野工作时互动,在日本调查团的帮助下,最终实现了在日本公演的梦想,并在日本神户设立了“黄土高原文化交流协会”为例,说明了未来的田野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的关系:即始于田野,而不止于田野。【关键词】《黄土高原的村庄――声音?空间?社会》;杨家沟村;田野工作;调查者;参与者在陕西省米脂县城十里铺向东北方向20公里处,有一个承载着深厚历史的小村庄――杨家沟。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重要国家领导人转战陕北时就曾居住于此,使得该村闻名天下。杨家沟村是一座具有典型性的陕北村庄,其靠山式的窑洞、传统民俗音乐、黄土高原文化历史,使得井口淳子、栗原伸治、深尾叶子从多维度对其进行细致缜密的田野工作。由这三位日本学者共同合著的《黄土高原的村庄――声音?空间?社会》,经林琦翻译成中文,由背景民族出版社于2007年2月正式出版。一、调查方法与调查参与井口淳子、栗原伸治、深尾叶子是三位来自不同的研究领域的日本民族学学者,井口淳子的专业是民族音乐学;栗原伸治的专业是民族建筑学、建筑人类学;深尾叶子的专业是中国社会论、中国地域社会与环境。共同的研究对象和共同的研究兴趣,使得他们分别于1990年和1995年两次深入杨家沟进行田野调查,用各自不同的学科视角剖析这个小型陕北村庄的日常生活。该书为我们展现了黄土高原生活的一幅幅真实画面,揭示了黄土高原自然、社会的本质和特征,可以说是一本活灵活现的黄土高原的典型民族志。秉着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细致的田野观察,日本调查团从进入田野之前就排除当地人的辅助性介入,尽量做到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真实地获取到难得的第一手资料。虽然他们遇到了语言、文化、习俗等障碍,还是尽可能地将协助调查的人员参与度压制最低,尽量采用不经过官方途径的方法。调查团在对向导C的了解后,脱离县里“招待所”的居住限制,以C家熟人的方式进入到“目标村落”,展开长期自然姿态的田野工作。定性的田野工作方法,如参与观察、个案访谈、口述史等虽然可以获取可贵的信息,但同时在效率上却是不尽人意的。当地村民对日本调查团的好奇,使得访谈在真正开始之前进行地十分缓慢。村民们没有很强的时间概念,往往对调查团提出很多质疑,很多时候也不愿意配合工作。田野对象的语言是人类学者最先面临的一大障碍。尤其在广阔中国大地上,不同区域的方言差异更是巨大。学习当地语言对于日本学者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一旦他们开始使用当地语言与村民进行交流,田野工作者与被调查者之间的距离很快拉近,消解前期调查的尴尬和隔阂。田野的交通手段也将影响到田野工作的进程。上个世纪90年代,在杨家沟村的通信网络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调查团如果需要拨打国际电话,只能骑着自行车或租用汽车到80公里以外的榆林市街去,等完成村里不能实现的任务之后再回到村里。后来日本学者们也指出,这种交通手段即使不便,但对与村民之间容易乏味的人际关系起到调节作用,有利于田野工作的顺利进行。选择关键报道对象,对调查工作将起到决定性的导向作用。调查团跟随剧团参与庙会活动,实现了对当地寺庙祭祀活动的田野观察。在位于黄土高原的陕北,村民组织的庙会活动非常活跃,可以为调查团提供非日常性的民间资料。该地区在1995年夏遭遇旱灾,当地需要聘请榆林剧团举行祈雨演出,

一切始于田野工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g_zhiguo03
  • 文件大小104 KB
  • 时间2016-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