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宋代优伶的讽刺小品.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宋代优伶的讽刺小品.doc宋代优伶的讽刺小品小品如今是每年春晚不可缺少、备受期待的表演形式。其内容既有表现当今社会正能量的,也有针砭社会丑恶现象的。特别是那些语言幽默、寓意辛辣的讽刺小品,更能得到广大观众的情感共鸣。其实小品这种短小精悍的艺术形式在我国源远流长,从先秦时代的“优谏”直到唐代的参军戏(拙文《话说参军戏》载《文史知识》1997年第12期)和宋代的杂剧,大多属于讽刺小品一类。历史上也出现过许多敢于冒犯皇上和权贵的有胆有识的优伶,如先秦的优孟、优旃,唐代的黄幡绰、成辅端,五代的敬新磨等,而在南宋时期,众多优伶的正义感及其胆量更是令人敬佩。他们利用官府公宴或官员私宴的各种场合,不失时机地对各种丑恶的人与事给以无情的揭露与讽刺,使讽刺对象受到舆论监督与精神惩罚,从而反映了大众的正义呼声,彰显出振奋人心的正能量。洪迈在《夷坚志》卷七“优伶箴戏”条中说:“俳优侏儒,固技之最下且贱者,然亦能因戏语而箴讽时政,有合于古?诵工谏(语出《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指臣民对国君的规谏)之义。世目为杂剧者是也。”宋代杂剧的主要演出场所是都市的勾栏瓦肆,可惜保留下来的资料极少。而在宫廷或官府的宴会中也多有杂剧表演,这在宋人笔记中有不少记载,其中大多为绝妙的讽刺小品,内容题材主要涉及如下三方面:一、讽刺奸臣的卖载了教坊优伶对秦桧偏安卖国的辛辣嘲讽。绍兴十五年(1145年)四月,宋高宗赐给秦桧位于杭州望仙桥的府邸,接着又赐给秦桧数以万计的银钱和绢帛,并下诏在宰相府赐宴,朝中达官全体出席,还特意让宫廷教坊的优伶在宴会上演出庆贺。宴席正酣之际,先由一位优伶出列致辞,然后演出开始,只见一优伶扮演参军(宋代杂剧由唐代参军戏演变而来,参军为官员装扮,多是被嘲弄的对象)袍笏登场,将秦丞相的“功德”褒奖一番,另一优伶搬着一把交椅紧随其后,与参军一唱一和,插科打诨,满座皆欢。参军向观众拱手道谢后刚要坐到靠背椅子上,忽然幞头坠地,露出了发髻,后面缀了个双叠胜(胜是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的环儿,随从优伶指着脑后问道:“这是什么环儿?”参军答曰:“二胜环。”随从优伶突然照准参军头部猛击一棒说:“你只管稳坐太师交椅,请取银绢赏赐,此环掉脑后可也。”话音刚落,满座大惊失色,搅得宴会不欢而散。第二天,秦桧将参演优伶关进监狱,好几人被害死。剧中“二胜环”谐音“二圣还”,辛辣讽刺秦桧的偏安误国,不思收复失地,将徽钦二帝还朝之事置诸脑后。据张端义《贵耳集》记载,“可惜二圣还且放在脑后”是优伶对高宗的讽谏,一语击中赵构的要害。优伶进谏的胆量着实令人敬佩。宋代优伶经常以头上发髻作“包袱”,借以讽刺权贵。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三“优语”条中载有数则杂剧小品,第一则讽刺了北宋末年炙手可热的宦官童贯。当时童贯率兵北伐,兵败逃窜。某日宫中宴会,教坊优伶装扮成宰相蔡京、太宰郑居中和童贯三家的婢女登场,头上的发髻各不相同。蔡京家婢女发髻高耸,曰“朝天髻”;郑太宰家婢女二髻偏坠,曰“懒梳髻”;童贯家婢女则满头发髻如小儿状,自称道:“我家大王方用兵,此三十六髻也。”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用谐音讽刺童贯临阵逃跑,可谓一针见血。据《西湖游览志馀》卷六记载,元兵攻陷临安时,有个姓金的伶官流落街头,一日路遇原宋朝殿帅范文虎,此时已投降元朝做了左丞。范文虎与金伶是老熟人,于是就邀请他翌日到公宴上献技演出,从此可以衣食无忧。金

宋代优伶的讽刺小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cweywk961
  • 文件大小109 KB
  • 时间2016-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