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余秋雨文化苦旅莫高窟 《莫高窟  余秋雨》阅读答案.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 1 页 共 天地欢呼。这里的雕塑都有脉搏和呼吸,挂着千年不枯的吟笑和娇嗔。这里的每一个场面,都非双眼能够看尽,而每一个角落,都够你留连漫长。这里没有重复,真正的快乐从不重复。这里不存在刻板,刻板容不下真正的人性。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腾。一到别的洞窟还能思忖片刻,而这里,一进入就让你燥热,让你失态.让你只想双足腾空。不管它画的是什么内容,一看就让你在心底惊呼,这才是人,这才是生命。人世间最有吸引力的,莫过于一群活得很自由的人发出的生命信号。这种信号是磁,是蜜,是涡卷方圆的魔井。没有一个人能够摆脱这种涡卷。没有一个人能够面对着它们而保持安静。唐代就该这样,这样才算唐代。我们的民族.终于拥有这么个朝代,终于有过这么一个时刻,驾驭那些奇丽的色流,而竞能指挥假设定;色流更趋精细.这应是五代。唐代的雄风余威未息,只是由炙热走向温煦.由狂放渐趋镇静。头顶的蓝天似乎小了一点,野外的清风也不再鼓荡胸襟;最终有点灰黯了,舞蹈者仰首到改变了的天色,舞姿也起先变得拘谨。仍旧不乏雅丽,仍旧时见妙笔,但欢快的整体气氛,已难于找寻。洞窟外面,辛弃疾、陆游仍在握剑长歌,奇妙的音色已显得孤寂.苏东坡那么以绝世天才,与陶渊明照应。大宋的国土.被下坡的颓势,被理学的层云,被重重的僵持,遮得有点阴沉;色流中很难再找到红色了,那该是到了元代:










夜已深了.莫高窟已经完全沉睡。就像打量一个壮汉的睡姿一般,看它睡着了,也没有什么特殊,低低的,静静的,荒秃秃的,与别处的小山一样。
(选自《文化苦旅·莫高窟》,有改动)
公元336年,一个云游四海的和尚来到了甘肃敦煌市东南的鸣沙山,挖出他的第一个石窟,后来,由于他在化缘中广为传播自己的奇遇,使远近善男信女也纷纷来朝拜胜景,并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祷,挖出了一个个的洞窟。天长日久,就形成了后来的敦煌莫高窟。
14.莫高窟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作者为什么却说“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4分)
15.在作者的眼中,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尽一样的色调,请分别加以描述。(4分)
16.“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热闹的背景”中的“热闹”意在强调什么?请概括出唐代洞窑艺术创作的特点。(4分)
17.“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腾”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18.请你结合本文,谈谈你对前几年出现的“余秋雨《文化苦旅》热”的相识。(4分)









余秋雨文化苦旅莫高窟 《莫高窟  余秋雨》阅读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平平库
  • 文件大小33 KB
  • 时间2022-02-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