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交往艺术新思维
一、本单元的地位
本单元重在探索交往的品德与艺术,它既是前三个单元教学内容的自然延伸,也是对交往品德的提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如何友好交往、如何合作竞争、如何心系他人、如何言外,设计了两框内容。
第一框“礼貌显魅力”,由两目组成.
第一目“礼貌是尊重":强调对人礼貌是人的一种素质,礼貌是尊重人的具体表现。强化学生对礼貌问题的认识与体验。
第二目“‘谢谢’的魅力":以服务员“微笑服务”的案例为线索,导出礼貌的魅力所在,从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三个方面进一步展示礼貌的魅力。最后,根据文明礼貌的要求,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提出改进方法。
第二框“礼仪展风采”,由两目组成。
第一目“因礼仪而优雅”:主要讲礼仪活动最能展示学生的风采,学生中存在不合礼仪之处,然后通过活动让学生探讨礼仪问题,掌握社交礼仪的一些基本要求。
第二目是“社交礼仪ABC”: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入手,探讨与不同人社交的礼仪,引导学生探讨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中的礼仪,民族交往中的礼仪习俗问题.
本课内容结构图表
友
好
交
往
礼
为
先
礼貌显魅力
礼貌是尊重
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
礼貌是文明的体现
“谢谢"的魅力
礼貌待人会使人际关系和谐
礼貌用语的表达
礼仪展风采
因礼仪而优雅
礼仪给人带来美好的体验
优雅礼仪的基本要求
社交礼仪ABC
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
了解传统习俗中的礼仪
2、总体教学建议
1。 课时安排。
2课时。
2。 课前准备。
准备有关的音像资料,如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或者表现人的礼貌与礼仪的录像片;收集有关礼貌与礼仪方面的小故事。
3。 教学方法。
以学生的活动、体验为主,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生动活泼的场景中感受和体验文明礼貌的魅力。关键之处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认知上引导学生对文明礼貌行为的认识,对不同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乃至论辩。要注意活化知识,不断生成教学内容。
礼貌与礼仪重在日常生活中的养成,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透过生活中的小事,从礼貌礼仪的视角领悟其中的深刻道理。
4. 社会实践活动。
如果有时间,可搞些课外活动。如无时间,可以不搞,但要给学生提出行为要求。课外活动参考题:不文明礼貌现象剖析──列举生活中不讲文明礼貌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诊治措施;评选文明标兵──在全班同学中,以文明礼貌为指标,评选出礼貌先进个人。
三、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的引言,由一个故事导入,然后引出本课主旨。教学中可作为导入材料使用.
第一框“礼貌显魅力",有两个目。第一目讲礼貌是尊重。有两层意思.
其一,礼貌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反映我们自身的素质。
教材通过活动来展开。让学生通过真实情景,分析“礼貌"与“不礼貌"行为给交往对象所带来的心理感受,以及给自己带来的后果。
这一活动的设计意图,在于通过两种行为的对比,帮学生明是非,选择正确的礼貌行为。
活动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仔细阅读情景材料;在比较基础上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明确礼貌不仅在于功利性的结果,更是尊重他人的具体体现;教师要做适当的总结。
教材正文,进一步做出结论,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对礼貌问题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此后的相关链接,是“无礼造成伤害"的例证。
其二,礼貌是文明的体现。
教材进一步呈现开放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列举身边待人有礼与待人无礼的事例,剖析其中的利害得失,引导学生感受与体验。
活动的设计意图,在于强化礼貌问题,认识以礼相待的必要性。在活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是非,并进行概括;结合事例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落脚点在于剖析礼貌的益处、无礼的害处;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
第二目“谢谢"的魅力,主要讲礼貌的表现、礼貌的魅力。共有三层意思.
其一,由活动入手,引入正题,导出礼貌的表现.
活动的设计意图在于,通过服务员的微笑服务,分析礼貌的“魅力"所在。
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仔细阅读故事情节,分析客人从“大发雷霆”到“面有愧色"的心路历程,,引导中要注意说明服务员的微笑服务与“迁就恶人”、“忍气吞声"是有区别的。
其二,活动之后引出礼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关于礼貌用语。在语言文明方面,各种礼貌用语的表达与分析是重点,它又体现在活动情境中,让学生自己去寻求.
这一活动的设计意图,在于通过找出四类常见的日常用语,强化学生的礼貌意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运用基本
内容结构(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