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6~98页。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听)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小结:(1)结果都十几.(2)得数十几中的几比第二个加数少1。
问:这个“1”哪儿去了?掌握这个特点,我们就能又准又快地计算9加几的加法了。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1.数菠萝。
(大屏展示9个再添5个)问: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个菠萝?说说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
2.数苹果。
(大屏展示15个苹果)问:一共有几个苹果?说说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
3.数鸡蛋.
(大屏展示鸡蛋图)指导观察:一个鸡蛋箱可以装几个鸡蛋?如今已装有几个了?问:一共有多少个鸡蛋?怎样又快又准地算?(展示移入一个鸡蛋的过程)(精品文档请下载)
4.数蛋糕.
(大屏展示蛋糕图)师:一个箱可以装几个蛋糕?箱子里有几个蛋糕?外面呢?怎样算?(指名列式)(演示凑十过程)(精品文档请下载)
五、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解答这些题比较简便的方法该怎样想? (学生能说多少说多少)
师:对于这些题目,先想到9+1=10,再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9加1凑成10, 10再加剩下的数,这种方法叫“凑十法”。“凑十法”非常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要经常用到。(精品文档请下载)
板书设计
【设计说明】
“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6~98页的内容,它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20以内进位加法的根底,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前所述的教学目的。(精品文档请下载)
由于一年级儿童认知构造里详细思维是主要特点,他们只有在理解的根底上掌握“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印象才深化,才能运用自如,迁移到8加几、7加几、6加几等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浸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凑十法”的考虑过程(即为什么用“凑十法”和如何用“凑十法”)是本节课的难点。(精品文档请下载)
用什么教学方法才能打破教学难点,把握教学重点,又能让学生多方面得到开展呢?
在施行素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尤其重要,一年级学生思维缺乏独立性,容易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所以我很注意让一切教学活动都有利于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究性学习形式,课堂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的陈述,都应该承受课堂中其别人的提问、反诘和推敲,让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才能和创新才能。(精品文档请下载)
运用主题图培养学生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是教学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级上学期让学生提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老师需进展引导,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和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和才能,让学生在自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究方法的过程中,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络,体验数学和生活的亲密联络,真正把学生的主体性放在突出的地位。(精品文档请下载)
基于以上所述,我着眼于新旧知识的联络,放手让学生探究学习,将教学过程进展了如下的设计。
首先,在带着学生走向新知之前,再现和新知有关的原认知,复习数的分解和10加几的知识,为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作铺垫.(精品文档请下载)
其次,仔细观察,积极探究。
教学中改变老师讲,学生听,老师举例,学生模拟的消极被动状况。以学生集体的自主观察讨论为主旋律,由学生在主题图中发现数学问题,独立考虑和集体讨论,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报告自己或小组研究的结果,表达自己的见解,促进数学交流。(精品文档请下载)
大屏幕显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观察到运动场上有哪些比赛小组,他们各有几位运发动。小组讨论可以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紧接着小组讨论,汇报本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列出9加几的算式,再在一起探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运用动画操作,启发学生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凑十法",学生自己找要解决的问题并探究解决途径,老师只起引导作用。(精品文档请下载)
儿童的思维离不
《9加几》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