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古典园林比较.docx中日古典园林比较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
站在世界地域文化的高度上,我们不妨把中国和日本
的园林进行一个全面的剖析和对比。这种剖析和对比,必须
是全方位的(见中日古典园林比较研究框图)、坐观三种。中国园林选择以动游为主,以路游为主;而日本园林则是以静观为主,以舟游为主(虽然在后来池泉式回游园有所发展,但仍不失舟游特征)。步移景随的路游是山型园林的特征,而坐舟静观的舟游是水型的特点。在植物方
面,中国由于是以大陆性气候为主,故园林绿化较少;而日本则是海洋性气候,故园林绿化多。在园林建筑上,中国古
典园林中除了木结构之外,也用了砖、土、石作为建筑材料,以此达到稳重象山和抵御风寒的目的;而日本的园林建筑始
终是以纯木为主较多,且有高床式做法,以此达到轻盈如水和防风、排水、抗震、驱湿的作用。而这些做法都是直接与
园林的山型陆型和水型岛型有关。在时代变迁上,园林类型也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具体地表现为:中日古典园林的山水性质是不变的,但是,在山水系列变迁中,主景的演变过程,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是:动植物(殷周)――高台建筑(秦
汉)――山水自然本身(魏晋南北朝)――诗画自然山水(隋唐宋)――诗画天人(元明清)。这是一条对园林要素审美重点由表及里、由浅至深、由粗到细的不断深入的过程。审美的客
体由前期的写实阶段发展为后期的写意阶段。主景的变化在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
日本古典园林则是 :动植物(大和、飞鸟)――中式山水(奈
良)――寝殿建筑和佛化岛石(平安)――池岛和枯山水(镰仓)――纯枯山水(室町)――书院、茶道、枯山水(桃山)――茶道、枯山水与池岛(江户)。由此,我们看到,审美的客体
发展是由前期的单一性类型和写实性阶段到后期的综合性
类型和抽象性阶段。3造园历史比较造园历史的比较分为隶属关系的发展顺序比较、历史长短比较和各历史阶段的形式比较三个方面。从隶属关系上看,中日园林的发
展都是皇家园林在先、其次是私家园林,最后是宗教园林。但不同点是中国的三大园林发生得比日本的三大园林都早,日本的三大类型园林起初都因袭和借鉴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成就。中国园林的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日本园林则是一个突变和拿来的过程,然后才是自我发展和成熟的阶段。从布局特点上看,中国古典园林是偏于山型、儒型、人型、文人型和单向型,而日本的古典园林则是偏于水型、佛型、天型、武人型和跳跃型。从地域类型的发展上看,中国古典园林是源于中原园林,东扩后再形成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和岭南园林。而日本园林也是源于中部地区,然后北扩南渐,
形成北方、南方等特点。 从园林的历史长短上看,中国
园林的历史显然是比日本园林的历史长得多,而且在起点形式上看,经历囿的时间较长,而日本古典园林的起点形式中相当于中国囿形式的持续时间较短。在基于道家思想的自然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
山水园林为母本基础,两国园林都进行了各自的转化。中国古典园林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较深,以至于形成了有儒家思想的园林类型。这是与当时政府倡儒贬道有关。而日本古典园林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受佛教思想影响较深,以至于发展了有佛教特点的园林类型。这也与古代日本
政府倡佛贬道有关。 从园林历史阶段的形式上看,中国
古典园林的道家思想所提倡的山水主题一直没有变化,这种
山水是真山真水。而日本园林基于道家思想的山水主题在镰
仓时期就开始了由真山水向枯山水转化,在室町时代,又完
成了茶庭露地的更趋神游的园林形式的转变,一步一步地远
离真山真水。4造园思想比较
造园思想的比较涉及很
多方面,如天人关系、哲学类型、美学、文学、美术、园林
活动、园林人物及造园理论等。
首先,在天人关系上,
中国的园林是人型山水园,而日本的是天型山水园。这不仅
反映在各个历史阶段,而且反映在造园手法方法上。在哲学
型比较上看,中日两国的古典园林都是基于道家思想的山水
园,这是共同点,但是,中国古典园林偏于儒家的性质,而
日本古典园林则是偏重于佛家的性质。在布局手法上看,中
国古典园林介于具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之间,而日本的古典园
林则是介于形象园林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
在美学上
看,分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中介三方面的比较。
第一,
在审美主体上,中日古典园林的主体都是属于东方人,都接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
受东方文化熏陶。但是中国古代人比日本古代人较为高大,故园林有大小之别;中国人在大陆,以高山为伴,故园林表现为大陆型和山型,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