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丹燕的《我的旅行哲学》有感_读后感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撰写人:___________日 期:___________色。有时也在空白处写随感。今天翻读,又看到了我画的道道与写在空白处的歪歪扭扭的字迹,我忆起上一次读这本书时的情景,那是我在西安旅行的时候。
三
去年6月23日到30日,我独自在西安旅行,看了大小雁塔、碑林、古城墙、兵马俑、华清池等。
30日返程,适逢西安大雨雾,天地间一片湿漉漉。在西安机场的星巴克咖啡座里候机,伴着室外的淫雨,带着心中淡淡的哀伤,我读着陈丹燕《我的旅行哲学·世界的残缺之美》这一部分,并把这段话读了出来:
一个旅行者去看世界时,看到的其实是一个处处留下伤痕的世界。()正是这样的世界,最终能久久留在旅行者心中,陪伴他经过自己生活中的艰难时世。
林林总总的哀伤和悲剧洋溢出的诗意,留在旅行者的心里,就像放在衣柜深处的玫瑰油那样,散发经久不息的芳香。一个富有意义的世界,其实就是由这些大地上星罗棋布的伤痕组成的。
今天,当我再次读到这段话时,我想起了杜拉斯那”备受摧残的面容”,原来,对于美,艺术家们是有通感的。
四
是啊,访古旅行,看的不都是世界的残破与伤痕吗?
西安古城墙,现在建成环形,上楼下城,雄伟严整。可是你稍一了解,就会发现,这个城墙只有一角是西安的古城墙,其他的大部分都是当代仿造重建的。这就像受伤之后做整容手术,用表面的光鲜把本来的残破与伤痕掩盖了而已。
而华清池,则属整容用力过猛。杨贵妃”温泉水滑洗凝脂”的温泉原址,只剩下几个破烂不堪的石头坑,而上面过分华丽的仿制宫殿,恰恰反衬了历史的残破。虽然陈丹燕说”残缺有自己强烈的美,美满只是衬托而已”,但在华清池,我的感受正相反,过分华丽庞大的新修仿制宫殿,已经把历史的残缺挤压到角落,让参观者无法静下心来欣赏、思考、感受。
那感觉像什么?
就像你在剧场里安安静静地听小提琴,任思绪随音乐缓缓流淌,可是忽然间,身边爆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而且经久不息。
所谓焚琴煮鹤,也不过如此吧。
五
对于世界的残缺之美,陈丹燕说:”伤痕与伤逝往事的世界提供给人们丰富的物产,包括对不幸的感受能力,同情的理解,以及由怜悯而生的诗意,对命运真切的触及;对历史的想像力和对个人历史的尊重;对经历丰富的人由衷的敬意以及从这种敬意开始对趋利和势利的清洗;自身经历悲剧时的承受能力和自持能力;对悲伤的审美能力;虽然这些都是内心发生的变化,但终于会在世界发生变化时展现它的光芒。”
今天,读着这样的文字,我的眼前不只有陈丹燕笔下的奥斯维辛带有岗楼的大门,旧金山天使岛上的木屋,日本禅寺的枯山水,北极科考站食堂的北极熊标本,还有古城咸阳的兵马俑、华清池,古长安城里的大小雁塔,这些辉煌历史在物质世界中的残留,就像一个钩子,把我们钩进历史里去,让我们在一个时间段里,跳脱红尘,忘却名利,沉浸在大历史残缺的美感里,迷醉、陶醉、沉醉。
六
我知道,我们不能永远沉浸在这残缺的美感里面,我们要出来,我们还有生活,还有工作,还有并不完美的人生。
但是,这种对残缺美感的审美陶醉,无疑会陶冶我们的性情,修炼我们
读陈丹燕的《我的旅行哲学》有感 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