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书画装裱教案.docx传统手工书画装裱教案
传统手工书画装裱教案
1
传统手工书画装裱教案
北京聚贤阁书画院
传
统
手
工
书
画
装
裱
教
程
传统手工书画装裱教案
传统手工书画装裱教案
14
传统手工书上,(若是月
牙杆,则需在月牙杆背面加上一根与其大小一样的木条一同固定于墙上, 这样可将作品与
墙隔离,以免受潮)。
收藏与立轴相同。
(五) 镜片的展藏
镜片装裱好后,大都装入镜框内。但没装镜框的作品,应平放于木质阁板或木箱中,摞放时,须在作品之间隔垫宣纸,亦可卷好装入画筒或画盒中。
传统手工书画装裱教案
传统手工书画装裱教案
7
传统手工书画装裱教案
总之,书画作品悬挂一段时间后,一定要更换,在清洁裱件时不能用刷子刷,更不能用湿毛巾擦,最好软布或鸡毛掸轻轻掸去灰尘即可。凡是接触书画作品(特别是裱件)一定要戴上手套,以免汗液沾污作品使其变形生霉。
七、装裱术语解释
(一)立轴
立轴亦称挂轴、挂幅、条幅、竖幅、条山、轴子;特别窄的有人称其为"琴条"。悬挂在厅堂正中的大幅字画还称"中堂"。
由于历史等原因,以及人们欣赏习惯的影响,立轴成了最普及、款式最多的一种装式。立轴常见的传统装式有:一色装、二色装、三色装、宋式(宣和)装、诗堂装、半绫
装、纸镶绫边装、绫镶绢边装、集锦装、锦眉装、间隔一色装、框二色装、轴背等。(二)屏
屏亦称扇屏、屏(此字上为"户"部,下为"衣"部)。并以张挂的不同环境,称其炕屏、卧屏、吊屏及御屏(指用于宫廷的屏风)。原为用于遮挡、装饰的实用物,通称屏风。其
正面粘贴绢画。而屏条是在立轴的基础上,将竖幅形式与屏风相连的特点结合在一起的、以套或组为单位的独立装式。
屏主要分为屏条和通景屏。
(三)对联
对联亦称楹联、门联、字联、书联、对子、门对、楹贴。双行长句还称龙门联。
对联是由二条字数相等、内容相连、画心尺寸与装裱规格完全相同的书法作品而组合的。排挂时,右为上联(亦称出句),左为下联(亦称对句)。二条为依副。
(四)卷轴
卷轴亦称手卷、横卷、轴卷、横轴、横看、手轴、卷子、行看子。横式装,是一种古老的装潢形式。卷轴体积较小,轻巧且宜收藏。但只能平放案头,不便张挂。
卷轴是由天头、隔水、引首、尾子将画心连接而成的。其装式虽有所不同,但各部位的要求、规格基本是一致的。
卷轴一般分为:撞边卷、转边卷、套边卷和卷背。
传统手工书画装裱教案
传统手工书画装裱教案
8
传统手工书画装裱教案
(五)横批
横批亦称横挂。横式装。横批解决了横幅书画不便张挂的矛盾。
(六)镜心
镜心亦称镜片。以夹放在镜框内而得名。与早期的屏风画,以及清宫的"贴落"(一种贴在宫殿墙壁上的简易裱件)同属一种类型。横、竖式皆可。是一种简易、方便的装式。
(七)册页
册页亦称叶子。是受书籍装帧影响而产生的一种装式。
册页的装式主要分为:蝴蝶装、推篷装、经折装、平开册页、转边册页等。但无论有几种,均不外乎横竖两种类型。
一制作浆糊的步骤:
一般的用小麦淀粉。
以小麦淀粉为原料,制糊时浓度以淀粉﹕水=1﹕6,所制得的糊性质较稳定,而煮糊温度以不超过80℃为佳。
制糊偏生者粘度强,但易腐,偏熟者不易腐,但粘度低。”其中偏生者易腐,偏熟者不易腐确是常理,但偏生者粘度强,偏熟者粘度低的观点则有失偏颇。实则浆糊越熟者其粘度越强,而偏生者则相反。不排除在天气低温时节,制作过熟、过稠的浆糊经冷却后犹如熟蛋青一般,但不意味着这样的浆糊就失去了应有的粘度,关键在于如何调制。关于浆糊的生熟问题,拙着《书画装裱艺术》一书中曾有阐述:“冲制浆糊要十分注意火候和稠稀度,如果冲得过稠和过熟,其浆性太大,并往往含有小疙瘩,不易调配,影响使用;如果冲得偏生或偏稀,其粘性不足,且容易发酵,同样影响使用。冲制浆糊的生熟程度和稠稀程度也要因季节而异,在气温较高的季节里,浆糊应冲得稍熟一点,因较稀和火候较欠的浆糊更容易发酵;而在气温较低的季节,浆糊可冲得稍稀一些,火候稍欠一些,才便于使用。”
刚制作的浆糊不能马上使用,这是业内的常识。但究竟存放多少时间才能使用?清代周二
学在《赏延素心录》中要求:“夏裱制糊十日之前,春秋制糊一月之前。”当今着述中
也都强调制糊一个星期后方可使用。笔者认为这仅是理论上的概念。如果在高温季节(包
传统手工书画装裱教案
传统手工书画装裱教案
9
传统手工书画装裱教案
括春末和秋初)所制作的浆糊,纵是天天换水浸泡,七天以后也难免不发酵变质,更谈不上存放十日或一个月了。实践证明,浆糊制作后的第三天即可使用,而对裱件的质量并无大碍。
四宣纸的裁割:
传统手工书画装裱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