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
设
计
案
-
. z.
目录
Ⅰ.声学设计说明3
一、设计依据及参考3
二、使用确定后墙作为主要的吸声面。两侧墙面采取与装饰设计风格相统一以及吸声和扩散相结合的构造式。可有效的防止来自观众厅后墙的延时反射声在舞台上形成回声以及在观众厅侧墙形成颤抖回声。在前部墙面提供早期反射声,有利于音乐演出。天花作为重要的反射面,经过格的设计,以便为观众提供更多的早期反射声,增加语言的清晰度和音乐的明晰度。为控制舞台的混响时间,并有利于扩声系统设计,同时防止在观众厅后墙和舞台墙面间产生颤抖回声,舞台空间将吸声处理。
-
. z.
〔9〕各界面的声学构造规划
:
双层 12mm 厚纸面防潮膏板;
:
观众坐席区木地板;
:
强吸声构造,降噪系数约 ;
:
吸声与扩散相结合,降噪系数约 ;
:
地面木地板墙面:强吸声构造,降噪系数约 ;
:
观众厅座椅采用背垫与坐垫软包,其余局部为硬木的座椅,座位宽 580mm,吸声系数采用设计值,且翻动时无噪声。
:
天花:吸声构造,降噪系数约
墙面:强吸声构造,降噪系数约
-
. z.
、音箱室:
强吸声构造,降噪系数约
隔声门的隔声量≥35dB
观众厅与控制室隔以及边房间墙体隔声量≥50dB
-
. z.
六、混响时间测算表
V=
构造
面积
125
250
500
1k
2k
4k
α
A
α
A
α
A
α
A
α
A
α
A
1
舞台木地板
2
观察窗
2
3
木门
4
观众厅后墙
5
通风、前墙音箱、面光、耳光
光
8.
6
天花
7
观众厅侧墙
8
观众席木地板
9
台口
60
18
21
24
27
30
33
-
. z.
1
0
4/5 满场
.08
.15
.57
.50
1/5 空场
空气吸收 4 mv
0
0
0
0
0
0
0.
多功能厅舞台灯光音响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