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物理量(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速度 V(m/S) v= S :路程 /t :时间
重力 G (N) G=mg; m:质量 g : kg 或者 10N/kg 密度 ρ ( kg/m3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 3×108 米/ 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 3×108 米/ 秒。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特点: (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 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平面镜应用: (1) 成像; (2) 改变光路。
.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
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
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第四章 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
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
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 (u>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像距:f<v<2f) ,
如照相机;
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f<u<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 像距:
v>2f) 。如幻灯机。
物体在焦距之内( u<f ),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路图:
.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 要借助工具作图; (2) 是实际光线画实线, 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 (3)
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 (4) 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 ( 虚线 ) ,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
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 (5) 光发生折射时, 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 (6) 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 (7) 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 (8) 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 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 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 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 (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 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课桌的高度约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 千米 =1000 米 =103 米; 1 分米 =米=10-1 米
1 厘米 =米 =10-2 米; 1 毫米 =米 =10-3 米
1 米=106 微米; 1 微米 =10-6 米。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 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 用刻度尺测量时, 尺要沿着所测长度,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
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特殊测量方法:
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 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 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
长度。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