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项链读后感 读后感.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项链读后感_读后感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撰写人:___________日 期:___________
  《项链》是莫泊桑的优秀短篇小说。妈妈从图书馆借来一本莫泊桑的小说集,把这篇文章推荐给我。它描写了女主人公迷恋虚荣浮华,为图一时出风头,而丢失了借来的项链。一家人只好省吃俭用,东借西贷,好不容易凑足三万六千法郎买了一条相同的项链赔给人家。为偿还这笔债务,他们夫妻俩赔上了十年的心酸。而更令他们惊讶的是,那条丢失的项链只不过是价值几百法郎的人造品!
  
  我觉得这篇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罗瓦塞尔太太在很多地方做得不对。她的缺点是爱慕虚荣,老是把面子摆在第一位。她自己家庭情况不富裕,却又太爱面子,只好向朋友借了一条项链在晚会的时候戴。而且,她很不谨慎,明明知道这是向别人借的项链,戴的时候要格外小心,以防丢失,却根本没有注意,太得意忘形,以至于不知道把项链丢到哪里去了,找都找不回来。这样,吃亏的还是自己。在舞会的尾声,关心她的丈夫给她披了一件外套,她却嫌那件外套太普通,怕被其他人看见,就慌慌张张地跑下楼,丈夫本想给她叫马车,她也不听。如果她不这样的话,项链还有可能不会丢。
  
  不过,她还是有一些优点的。如果是一般人丢了向别人借的项链,如果没有足够的钱来买一条一模一样的偿还,可能会投机取巧,随便买一条赝品或者相似的应付了事。而罗瓦塞尔太太则非常诚实、守信用,并没有想要投机取巧,而是为了偿还朋友的项链而苦苦筹了十年的钱。
  
  这篇小说告诉了我们:不要爱慕虚荣浮华,权贵什么的都是“浮云”。爱慕虚荣,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项链》读后感500字项链读后感500字项链莫泊桑读后感篇一:刘胡兰读后感
  
  一个个革命烈士其实仿佛就像一块雨石花,静静地,深深地躺在泥土之中,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而在其中,有一颗小小的雨花石,她让我感动,让我震撼,她就是刘胡兰。
  
  刘胡兰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农家庭。刘胡兰十岁就加入了儿童团,1945年5月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国预备党员,并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土改运动。
  
  1946年,国名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刘胡兰主动要求要留下来坚持斗争。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们。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被抓,刘胡兰在威逼利用面前不为所动,牺牲在敌人的铡刀下。那时,他未满15岁。
  
  1947年2月,山西《晋西日报》连续两天刊登专稿,报道刘胡兰的英雄事迹,不久,毛泽东亲手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光荣的牺牲代表我们的胜利。
  
  篇二:刘胡兰读后感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相信我们谁都会唱。在共产党的奋斗历史中记载着不少个可歌可敬的人物,最近我读了《刘胡兰》他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共产党的情报,在各种威逼利诱下刘胡兰依然不肯透露有关共产党的任何信息。于是,敌人把他带到铡刀前,以为能吓住刘胡兰,但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刘胡兰从容不迫的倒在了铡刀面前。刘胡兰逝世时只有

项链读后感 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