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三章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ppt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7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三章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学习目的
理解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以及权责发生制为什么会成为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掌握权责发生制下收入和费用确认的原则及其应用;
了解账项调整的方法;
理解会计分期对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影响;
掌握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区别;
理解利润表、利润分配表的格式以及表中各项目的含义;
理解利润的构成;
理解综合收益的含义。
本章内容
第一节利润表的编制原理和格式
第二节利润表各项目的含义
第三节利润分配表的编制
第四节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关系
第五节与利润表相关的表外附注
第一节利润表的编制原理和格式
一、利润表的编制原理
二、账项调整
三、利润表的格式
一、利润表的编制原理
1. 会计分期
2. 权责发生制
——实现原则
、费用的确认原则——配比原则
——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会计分期
一般而言,企业总是持续不断的经营之中,为便于会计核算,假定企业持续经营,不预期企业在未来某个时候清算。
理论上讲,持续经营的企业只有在解散的时候进行一次汇总结算,算出企业从开业到结算或倒闭共盈利或亏损多少,才算是准确地、最终的经营成果,至少避免了人为的估计而产生的会计误差。
为了便于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与企业相关的利益集团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必要在持续经营的时期定期作出报告,因此,需要人为地将企业的持续经营期间划分为若干个会计期间。这种人为划分的期间即为会计期间,或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续)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帐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年度、季度和月份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会计期间也可以不是公历日期,如一些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我国的香港地区等)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其经营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会计期间,而一些企业据此将自己的会计年度定为每年的4月1日到次年的3月31日,或者7月1日到次年的6月30日。
在确定会计期间后,企业编制的资产负债表通常反映的是会计期间(年度、季度和月份)最后一天的资产负债表;而利润表则反映该期间发生的收入、费用、利润情况。当我们提到企业的业绩时,一定要注意该业绩是哪个会计期间形成的。
权责发生制
会计分期产生了许多会计问题,如对于那些款项收付与交易完成不一致的交易,到底以什么标准来确定该笔交易所产生的收入或费用应该属于哪一个会计期间呢?有两种解决方法:
(1)权责发生制。
(2)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
按照企业经济业务是不是实际发生了为标准,而不是按照是否实际收到现金来确认收入和费用。这就意味着:
只要收入实际发生了,不论企业是否收到了现金,都要算收入;只要费用实际发生了,不论企业是否付出了现金,都要算费用。
如:A公司于2002年12月1日销售价值100万元的货物给B公司,B公司已于当天提走了货物;双方约定货款在6个月之后付清。这样,对于A公司而言,这100万元的销售收入应该算作2002年度的收入。
再如,某公司向银行借1000万元,二年后连本带息1200万一次还清。按照权责发生指,在计算利息费用时,就不能把200万元的的利息全部算在第2年。应当在2年分别算,每年100万元利息。
由于权责发生制,会计上产生了许多特殊的概念,如应收、应付、摊销、递延、预提等等。

第三章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luyuw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