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页 共
寄远杜牧赏析|杜牧《寄远》鉴赏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8分〕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改变?请作简要分析。〔5分〕
〔1〕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江面的清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衬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心情。
(2)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望见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渴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然和客心的孤回形成显明的参照,更加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寄远”。杜牧在文宗开成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
题称“南陵道中”,没有点明是陆路还是水程。从诗中描写看,理解为水程好像切当一些。
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拟安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淡薄而轻快,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改变的动态。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安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打算。
正值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调显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观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原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突然望见这样一幅漂亮的图景,精神为之一爽,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好像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但这幅图景中的凭楼而望的红袖女子,到底是怀着闲适的心情览眺江上风光,还是象温庭筠词中所写的那位等待丈夫归来的女子那样,“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在望眼欲穿地历数江上归舟呢?这一点,江上舟行的
寄远杜牧赏析-杜牧《寄远》鉴赏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