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混凝土砂石集料级配浅谈.docx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混凝土砂石集料级配浅谈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推进了基础路桥公共设施的修建速度,同时也提高了工程质量需求,以期提高工程在使程提出了用最小的水泥量换取最大混凝土强度的需求,这对砂、石由此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即一方面为保障混凝土的工程质量达到最大的强度,砂、石原料需具备较大密实性的物理性质,即两者之间的孔隙率达到最低,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较小的砂、石总表面积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最小水泥用量目标的实现,所以必须严格控制总表面积。
所谓的空隙率其实简单来说就是材料在混凝土中空隙体积所占的百分数,而在混凝凝土的级配中,空隙率的大小主要跟砂、石颗粒的大小以及搭配方式有关,比如在一个密闭的盒子里装满石头,石头之间会留有较大的空隙,影响后期工程的质量,但倘若将砂子倒入这个密闭的盒子里,则它会充满整个空隙,或者是将空隙变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程质量。由此可见,要想降低空隙率,骨料的颗粒必须采取大小混搭的原料。
所谓的总表面积其实简单来说就是表面积只和,总表面积越大,用来包裹砂、石的水泥浆量就会越多,水泥用量就会增大,从而增加了施工单位的施工成本,不利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为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施工人员必须明白总表面积与砂、石集料的粗细关系,即在某一特定的区域内,集料的颗粒越细,总表面积就越大。因此在保障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施工人员应该选用较粗粒径的砂石、从而减少用来包裹的水泥的量,提高企业
的经济效益。
空隙率与总表面积之间并非存在特定的依存关系,即较小的空隙率不一定代表就有较小的总表面积,因此,在进行配置的过程中,必须找到合适的级配,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大石之间由小石填充,小石之间由粗砂填充、粗砂之间由细砂填充的这样一种层层配比的目的的实现,从而保障达到最大密实度的同时,它的总表面积最小,进而实现降低水泥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级配过程的数据数据需求
在进行级配的配置过程中,为保障混凝土扛着强度的稳定性,各碎石粒径需将其严格控制在5到10毫米之间,将粗集料的最大粒径控制在40毫米以内,究其原因是因为过大的粒径会缩小粘结面距离,影响混凝土的稳定性、连续性,同时还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离析泌水,使得整体界面缺乏一定的粘结力。经过施工单位科研人员的实践数据分析之后,倘若粗集料的最大粒径达到40毫米以上,这时会形成两种后果,一种是混凝土的抗折度会降低,而另一种则是最大粒径的实际距离会发生偏差,无论是哪一种后果对于混凝土的质量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工程质量受到影响,危及施工人员与使用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为保障工程质量,应确保集料的最大粒径要维持在结构断面最小尺寸的四分之一左右,并且要保持在钢筋最小间距的四分之三距离之内,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级配中各级碎石质量比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同时,在级配的配置过程中,施工人员还需对混合级配中的比例做好明确的规定,即通常采取比例为1:3:1的比例模式,除此之外,在实际配置的过程中,由于受工程性能的需求,5到10毫米以及20到40毫米之间级别的粒级碎石含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杂质颗粒的含量处于上升趋势,破坏集料间原本比较合理的填充和咬合状态,进而影响混凝土道路强度。因此施工人员在

混凝土砂石集料级配浅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科技星球
  • 文件大小89 KB
  • 时间202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