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docx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docx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东部文化西部行 —— 浙江省小百花越剧团赴陕演出, 不仅是 20XX 年浙陕两省共同主办的 “西部文化东部行 ”活动的延续,也是
浙陕两省进一步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一个有效载体和良好契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东部文化西部行 —— 浙江省小百花越剧团赴陕演出, 不仅是 20XX 年浙陕两省共同主办的 “西部文化东部行 ”活动的延续,也是
浙陕两省进一步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一个有效载体和良好契机。小百花越剧团以其精湛的演技、炉火纯青的表演,优美舒展、诗情画意的独特风格, 再一次显现了越剧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品位。无论是开 “诗化越剧 ”先河的《陆游与唐琬》 ,还是弥漫着浓郁传统文化底蕴, 又闪烁着现代审美情趣的 《东方奇葩 —— 越剧精品折子戏专场》 ;也不论是以表现中国古代藏书文化为题材,
彰显与众不同的文化品格和艺术追求的新编越剧《藏书之家》 ,那浓浓的吴越软语, 那婉约细腻的情愫, 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和美好的回味,同时启迪我们去进行理性的思考。
越剧源于浙江嵊县一带的民间说唱 “落地书 ”,这种原生态的
说唱形式,被当地的百姓称为 “的笃戏 ”,演唱时只有笃鼓和檀板
敲打节奏,除此并无其他伴奏的乐器。 1910 年左右才逐渐由业
余演出变成职业性的戏班,其势力开始由农村向浙东南一带中、
小城市扩展。 1917 年前后,曾经几度进入上海, 为了在激烈竞争
的大都市中站住脚根,求得生存,适应城市观众的口味,无论从
内容到形式都开始作大胆的革新, 他们移植其他剧种的剧目, 吸取昆剧、滩簧的营养,突破仅用笃鼓及人声伴和,加入了管弦乐
器,并与绍剧同台演出, 借助其他剧种的各种艺术手段予以融会贯通、丰富提高,于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绍兴文戏 ”,但那时的戏班仍然是全部由男演员演出, 故又称 “男子班 ”。“女子班 ” 的涌现,是越剧发展的新起点。她们以俊美的扮相,柔和委婉的唱腔而风靡杭州、上海等大城市。但在繁华的城市,要想在各种
艺术形式的激烈竞争中取胜, 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 以著名艺术家袁雪芬为代表的革新家, 又大胆吸收了话剧的表演手法, 建立
了编剧和导演制度。 为了扩大观众面, 将说白改用普通的南方官
话,乐队加入了西洋乐器。她们不仅整理演出传统戏,还编演历
史剧和现代戏, 从内容到形式大胆改革的结果, 使之形成了一个
新型的剧种。 它融化吸收话剧和其他艺术形式的长处, 在实践中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剧种风格。 在短短的几十年间, 成为仅次于京
剧的闻名全国的地方性大剧种。 纵观越剧的历史进程, 概而言之,
那就是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继承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它
给戏曲的继承和创新提供了范例。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创建于 1984 年,至今才二十来年,已是
中国当代最负盛名的专业女子表演艺术团体。 以茅威涛为首的年轻艺术家们, 为艺术献身的执著精神令人敬佩, 她们用全新的现
代意识来观察审视戏剧艺术, 为进一步开拓激活戏曲市场, 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也让人刮目相看。
戏剧离不开观众,一个剧种、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大笑大甜
  • 文件大小14 KB
  • 时间2022-02-2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