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乞巧》_课件[1]乞 巧
林杰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乞 巧
林杰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学习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2 、背诵《乞巧》这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3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乞 巧 林杰
七夕 今宵 看碧霄,
牵牛 织女 渡河桥。
家家 乞巧 望秋月,
穿尽 红丝 几万条。
xiāo
qǐ
xiāo
很久以前,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一天,老牛让牛郎去树林边,会看到一位美丽的姑娘和他结为夫妻,牛郎纳闷,但还是去了,事情和老牛说的一样,他们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可是好景不长,老牛交待完事情就死了,织女也被抓走了,牛郎带着儿女批着牛皮追织女就快追到,王母拿下簪子划了条天河,他们被隔开了。他们互相挣扎着,以泪洗面,王母感动就让他们每年见一次,就形成了现在的七夕 。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宵—霄在字形上和含意上有什么不同?
“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
宵”是晚上之意 组词:今宵 宵夜
“霄”指天空 组词:云霄 九霄
结合注释逐句理解古诗:
(1) 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相传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2) 碧霄:浩瀚无际的天空。
(3)尽:完。
(4)几万条:虚指,比喻多。
乞 巧 林杰
七夕 今宵 看碧霄,
牵牛 织女 渡河桥。
家家 乞巧 望秋月,
穿尽 红丝 几万条。
xiāo
qǐ
xiāo
家家乞巧望秋月
a、你怎么知道人很多?读出诗句。
(家家乞巧望秋月)
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
在田野,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
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
(他们想象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穿尽红丝几万条
b、她们穿了多少条呢?
几万条
真的有几万条吗?
那是多少条
有很多很多
什么多?
(红丝多)
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
(穿尽)
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
七夕今宵看碧霄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无际的天空
牵牛织女渡河桥
今晚牛郎织女要过鹊桥相会
家家乞巧望秋月
家家的女孩子都仰望天空,对着月亮,乞求智巧
穿尽红丝几万条
女孩子们个个将线从针孔里穿过,有万条之多
体会诗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美好愿望?
愿天下的女子都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再读古诗,思考:
诗中前两句叙述的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的很清楚。
谢谢大家!
三年级下《乞巧》 课件[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