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档来自高校大学生毕业论文答辩过程材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供下载者论文创作参考借鉴之用,请勿作商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浙江中小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股利政策研究
一、前言部分
中小板块在争议中诞生,在困境中艰难成长,从2004年6月发行新和成以来,中小板经历了暂停新股发行到恢复新股发行,继而在市场行情火爆的刺激下,其扩容速度惊人。尤其以浙江中小板上市公司表现强劲,发展迅速,截止2009年8月23日,中小企业板块共有282家上市公司,其中浙江上市公司有57家,%。无论从各企业的自身发展,还是从整个中小板的规模来看,浙江中小板上市公司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股利政策是股份公司关于是否发放股利、发放多少以及何时发放的方针和政策。股权结构,也称持股结构,是指股份公司总股本中,不同性质的股份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不同的股权结构中,所有者及其代表对代理人的监控能力与积极性是不同的。因而不同的股权结构就会有不同企业行为,会导致不同的股利决策。从股权结构角度研究公司股利政策无论是对于公司管理者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还是对于普通投资者研究公司合理的投资价值而言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当前,如何完善浙江中小企业的股权结构和股利政策已成为促进中小板上市公司发展的关键环节。论文的主要目标是要在对股权结构和股利政策定义及相关理论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股权结构对股利政策的影响,然后介绍目前浙江中小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股利政策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浙江中小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股利政策的建议。
二、主体部分
(一)国外关于股权结构和股利政策问题的研究
1956年哈佛大学教授约翰·林特纳(John Lintner)首次提出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理论模型,拉开了股利政策理论研究的序幕。随后,1961年米勒和莫迪利亚尼提出的著名的“MM股利无关论”成为股利政策理论的基石。在此后的近
40年里,股利政策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涌现出了税收差异理论、顾客效应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代理成本理论等理论研究成果,这些理论为展开股利政策的实证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分析工具,指导意义重大。
从股权结构视角展开对股利政策的研究,现代股利政策理论的主流——代理成本理论是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国外学者陆续在该领域进行了一定的实证研究,参考的主要研究文献有:
Pornsit Jiraporn和Pandej Chintrakarn(2009)的研究中,狭义地集中在交错董事会的角色和探讨其对股利发放的影响。并从代理理论出发,在以往这一领域的文献在的基础上,推进四个可能的假设:不相关假说、管理机会主意假说、减轻代理成本假说、信号假说。
Godfred A. Bokpin和Anastacia C. Arko(2009)指出更广的公司治理指数对所有制结构、管理层持股和其他公司治理变量对加纳联合交易所(GSE)公司的资本结构决定的影响。较早对加纳联合交易所的研究没有到这些因素对公司(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Aboagye,1996;Boateng, 2004;Abor和Biekpe,2005;Abor,2007),这些研究总是忽略其他相关的变量,而这些变量是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以外,理解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和企业融资决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使用2002到2007年雇佣面板数据分析中的最新数据。
(二)国内
浙江中小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股利政策研究[文献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