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垫导轨是为消除摩擦而设计的力学实验仪器,它利用从导轨表面小孔喷出的压缩空气,使导轨表面与滑行器之间形成一层很薄的“气垫”将滑行器浮起,使运动时的接触摩擦阻力大为减小,从而可以进行一些较为精确的定量研究。工业上利用气垫技术,还可以减少机械或的平均速度来近似代替滑行器经过处的速度,所以
【实验步骤】
1.调平气垫导轨。应将气垫导轨的纵横两个方向都调平。横向调平时细心调节双脚螺旋B中的一个螺旋的升降,直到滑行器与导轨两测的间隙相等为止(已由实验室调好)。纵向调平时,调节单脚螺旋A的升降,先粗调,后细调。
(1)粗调:打开气源,使滑行器浮起,将滑行器先后放在导轨左端和右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其是否向左右自行滑动,若向某个方向滑动,就表明导轨未调平,该方向低。细心调节单脚螺旋的升降,直到滑行器基本上可以静止在导轨上任意位置为止。
(2)细调:细调采用单向动调法,接通J0201—0㎝处,然后,将滑行器拉止左端,用手向右轻推,使滑行器以中等速度(30-60㎝/s,-)滑行,数字毫秒计测量出△x经过光电门1和光电门2所用的时间△t1和△t2,反复细心调节单脚螺旋A,使△t1=△t2。由于气垫的粘滞力和空气阻力等影响,滑行器通过两光电门的时间很难完全相等。如果
<2%
这时,就可以认为气垫导轨已经处于水平状态。
2.测量A′和B′之间的距离A′B′
气垫导轨调平后,在单脚螺旋A下垫一块垫块。将滑行器拉到导轨左端A′处,记录滑行器㎝左右㎝左右)。则。
3.使滑行器从A′处静止状态滑下,测出滑行器经过B′处光电门所用的时间△t1。重复5次,求。
4.用游标卡尺测出垫块高度,沿不同方位测量5次,求出。
5.在单脚螺旋A下垫两块垫块,重复步骤3,求出。
6.重复步骤4,求出。
7.用游标卡尺测出两个挡光区之间距离△x,在不同部位测量5次,求出。
8.计算出。
【测量记录和数据处理】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平均值
%
%
【注意事项】
1.接通气源即有气流输出,泵的出气压力可用选钮调节,请尽量使用低挡位输出,则不仅可以减少噪音、降低功率损耗和出气温度,而且可延长电机寿命。
2.因泵内电机所发热量全靠输出气流带走,故不仅必须保证进气孔上无脏物,亦要保证所用气轨出气畅通,出气温度须小于60℃。
3.准备好实验后再开气源,尽量缩短气泵连续工作时间。
4.导轨工作面和滑行器内表面不要用手触摸。
5.严禁在未通气的情况下将滑行器放在导轨工作面上滑动,以免划伤导轨表面。
【思考题】
如何鉴别气垫导轨已经调平?
2.滑行器势能的减少值并不完全等于滑行器动能的增加值,试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目的】
利用气垫导轨测定速度和加速度。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原理】
1.速度的测定
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平均速度为,时间间隔或越小时,平均速度越接近某点的实际速度,取极限就得到某点的瞬时速度。在实验中直接用定义式来测量某点的瞬时速度是不可能的,因为当趋向零时也同时趋向零,在测量上有具体困难。但是在一定误差范围内,我们仍可取一很小的,及其相应的,用其平均速度来近似的代替瞬时速度。
被研究的物体(滑行器)在气垫导轨上作“无磨察阻力”的运动,滑行器上装有一个一定宽度的挡光片,当滑行器经过光电门时,挡光片前沿挡光,计时仪开始计时;挡光片后沿挡光时,计时立即停止。计时器上显示出两次挡光所间隔的时间;则是挡光片两片同测边沿之间的宽度。如图1所示。由于较小,相应的也较小。故可将与的比值看作是滑行器经过光电门所在点(以指针为准)的瞬时速度。
2.加速度的测定
当滑行器在水平方向上受一恒力作用时,滑行器将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由公式,即
(1)
得到。
根据上述测量速度的方法,只要测出滑行器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初速度,及第二个光电门的末速度,从光电门的指针可以读出和,这样根据上式就可算得滑行器的加速度。
3.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基本定律。其内容是物体受外力作用时,物体获得的加速度的大小与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并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图2中,滑行器质量为,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细线张力为T,则有
(2)
合外力
令M=,则
F=M
实验二气垫导轨实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