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要素
规定。
路面设计基准期
道路等级路面类型
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砌块路面
快速路15年30年—
主干路15年30年—
次干路15年20年
支路10年20 路表的设计弯沉值();
2 柔性基层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拉应变,应满
足下式要求:
γaεt≤[εR ]
式中:εt——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
[εR ] ——沥青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变。
3 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
γaσm≤[σR]
式中:σm——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MPa);
[σR]——路面结构层半刚性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MPa)。
4 沥青面层计算的最大剪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剪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
γaτm≤[τR]
式中:τm——沥青面层计算的最大剪应力(MPa);
[τR]——沥青面层的容许抗剪强度(MPa)。
三、沥青路面表面设计弯沉值应根据道路等级、设计基准期内累计当量轴次、面层和基层类型按下式计算确定:
ld=600 NeAc As Ab
式中:Ac ——道路等级系数,快速路、主干路为,次干路为,支路为;
As ——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合料为,热拌和温拌或冷拌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为;
Ab——基层类型系数,无机结合料类(半刚性)基层,沥青类基层和粒料基层。
四、沥青路面材料的容许拉应变[εR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εR ] = E-m-1/310M / 4Nee-1/ 4
式中:M——沥青混合料空隙率与有效沥青含量的函数;
Em——沥青混合料20℃动态回弹模量(MPa);
Vb——有效沥青含量(%);
Va——空隙率(%)。
五、半刚性材料基层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s=
式中:σs——对于水泥稳定类材料系指90d 龄期的劈裂强度;对二灰稳定类和石灰稳定类材料系指180d 龄期的劈裂强度;对于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系指龄期120d 龄期的劈裂强度(MPa);
Ks——抗拉强度结构系数,应依据结构层的混合料类型按下列要求进行计算:
1)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类的抗拉强度结构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K sr = Nee Ac×=
2)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类的抗拉强度结构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K st= Nee Ac××
六、沥青混合料结构层容许抗剪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
式中:——沥青混合料结构层60°C 抗剪强度(MPa);
Kr——抗剪强度结构系数,对一般行驶路段Kr= Ac;对交叉口和公交车停车站缓慢制动路段K r =9Np/Ac;
Np——公交车停车站或交叉口设计基准期内同一位置停车的累计当量轴次。
七、路面质量验收时,应对沥青路面弯沉进行检测和验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在不利季节采用BZZ-100 标准轴载实测轮隙中心处路表弯沉值,实测弯沉代表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路段内实测路表弯沉代表值();
——路段内实测路表弯沉平均值();
S ——路段内实测路表弯沉标准差();
Za——与保证率有关的系数,快速路、主干路Za ,其它道路沥青路面Za;
K1——季节影响系数,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
K3——温度修正系数,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
2 应按最后确定的路面结构厚度与材料模量,计算道路表面弯沉检测标准值la,实测弯沉代表值应满足下式要求:
£
式中:la——路表面弯沉检测标准值(),按最后确定的路面结构厚度与材料模量计算的路表面弯沉值。
3 检测代表弯沉值应用标准轴载BZZ-100 的汽车实测路表弯沉值,若为非标准轴载应进行换算。 的弯沉仪; 的弯沉仪测定。检测时,当沥青厚度小于或等于50mm 时,可不进行温度修正;其他情况下均应进行温度修正。若在非不利季节测定,应考虑季节修正。
4 测定弯沉时应以1km~3km 为一评定路段。检测频率视道路等级每车道每
10m~50m 测一点,快速路、主干路每公里检测不少于80 个点,次干路及次干路以下等级道路每公里检测不少于40 个点。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结构设计
一、标准轴载换算
标准轴载计算参数(BZZ-100)
根据公式(12-30)
——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标准轴载;
——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
——轴数系数,为轴数;——轮组系数,双轮组取为1;
沥青路面设计车道分布系数宜依据道路交通组成、交通管理情况,通过实地调查确定,也可按表设计车道分布系数选定
沥青路面结构验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