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深加工可行性研究报告山西临汾枣缘有限责任公司学院:经济与管理班级:、公司概况一、公司名称:山西临汾枣缘有限责任公司二、注册资金:1000万三、公司地点:山西临汾永和县四、公司产品:红枣深加工,初期产品是干栆。五、主要设备:车间1440000干制红枣生产线:一级清洗机2台180000二级清洗机2台280000提升上料机、2台130000去核机10台50000自动烘干线2套400000:第二章红枣行业市场前景分析1、红枣价格相对稳定,稳中有升是大趋势,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红枣价格增长约10倍,但迄今尚未出现大规模积压,售价稳中有升。2、枣起源于我国,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我国红枣加工大体分为两种,即粗加工和深加工两种。所谓粗加工,是将采后的红枣经筛选、清洗、包装或是将其清洗、烘干、筛选、分级、包装后进入市场。深加工是相对粗加工而言。它指的是红枣经过较复杂的加工或在其中加入一些辅助原料,经过某种工艺流程加工而成产品。,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相对较少。3、药用和美容优势。枣果营养丰富。富含低聚糖、葡萄糖、果糖、多糖等6种糖类,蛋白质,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和P的含量称为“百果之冠”,被誉为“天然维生素丸”。民间流传着“日食仨枣,终生不老”、“五谷加小枣,胜过灵芝草”、“每天吃枣,郎中少找”等谚语赞誉红枣。传统中医一直将红枣作为廉价的清润补品,具有保肝、健脾、强壮、镇静、降压、抗过敏、抑制癌细胞增殖、抗菌等功效。民间以枣治病的验方很多,作为保健食品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深受人们喜爱。.4、随着红枣产业基地建设的不断加强,集红枣生产、科研、开发、营销于一体并带动红枣产业发展的重点龙头企业开始起步,将生产、加工、销售连结起来,初步形成红枣产业化“链条”。此外,红枣市场流通体系逐步完善,全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规范,红枣产业化经营正在形成。因此,枣类资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大力研究开发适宜于鲜食、初加工、深加工等不同用途的品种,无疑将丰富人们的膳食种类,给枣类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第三章、环境分析(SWOT分析法)一、优势1、地理气候优势。永和县地吕梁山脉南端,黄河中游晋陕大峡东岸,临汾市西北边缘。县境东西宽41公里、南北长46公里,总面积1219平方公里。境内山峦起伏,梁峁层叠,3大山系9座大山成“川”字形排列,大小2500多条沟道纵横交错,呈千沟万壑之貌,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梁峁残垣沟壑区。山坡地多、河滩地多,土层深厚,适栽区域广阔,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集聚,,含糖量高,枣果品质好。2、品牌优势。永和红枣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以核小、皮薄、肉厚、天然无虫、无公害、无污染而久负盛名,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证书和有机红枣产品认证,是中国无虫红枣第一县,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枣乡”称号。3、交通优势。自古就是秦晋交通要道,现在横跨东西的永和关黄河大桥承中接西,不仅是临汾市通往延安的便捷通道,也是连接华北与西北地区物流的重要门户。境内县乡公路四通八达,328省道穿境而过,省级沿黄干线二级公路贯穿南北,交通位置十分重要。4、生态环保优势。枣树适应性较强、结果早、果实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在绿化荒山、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及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5、原材料供应充足。目前永和县红枣面积达30万亩,900万株(其中:盛果期树为450万株),年可产红枣3000万斤,3—5年后红枣年产量将达到1亿斤。二、劣势1、永和县属晋西高原的组成部分,梁峁重迭,沟壑纵横,水土流失比较严重。2、虽然境内交通虽有城关通往隰县的支线公路及城关通本境内乡村简易公路与大车路多,但是交通不便的落后面貌还未得到很好改善。.3、永和县经济还不发达,人员思想观念落后,科技文化知识较少,素质较低,缺乏生态保护观念,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产品的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产品加工技术含量也在不断提高,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和现代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关系到公司产品的加工水平,影响的产品的质量。4、目前永和县其他栆类深加工企业已处于成熟期,规模、市场、技术等都遥遥领先。三、机会红枣是永和县的传统产业,目前全县枣树总量达30万亩。为了提高永和红枣的产量和质量,永和县政府采取措施,在四个方面狠下功夫:第一,扩大栽植规模。以沿黄四乡镇为重点区域,新增2万亩以红枣为主的经济林。在工程实施中严把三关。工程质量关:按照集中连片和空挡补缺相结合,隔坡水平沟工程和鱼鳞坑工程相结合的办法,绘出小版图,林业部门统一标准、统一质量、严格把关。苗木栽植关:林业部门确定苗木标准、规格、质量,乡镇组织实施,确保成活率达90%以上。资金兑付关:由林业、扶贫、发改委等部门
枣缘深加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