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最新弗洛伊德本我与自我读后感.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弗洛伊德本我与自我读后感
?自我与本我?读后感
?自我与本我?是弗洛伊德后期关于精神分析学的修正、补充和开展的重要论著。通过对整本书的阅读,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课堂上学到的关于意识、潜意识、前意识;本我、自我、超我,生与死的本能,俄在起作用,抵抗来自于自我并属于自我。再回到之前的主线上来,我们从心理动力学角度思考出潜意识这一观念,我们开始从意识与潜意识的争论中探索神经症,我们开始陷入无尽的混乱与困境,这时候我们开始了对心理结构的认知,逐渐认识到神经症的出现是“有组织的自我和被压抑的、从中分裂出去的自我之间的对立。〞第一遍阅读时我认为这里指的就是自我和本我的对立而产生的神经症性的焦虑,后来仔细思索总觉得是自我内部的对立:按照那个冰山的图,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自我分布在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个层面上,由此开始认为是在意识层面上的自我与被压抑到潜意识层面上活动的自我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这里就提出一个假设,我们上课所学的都是自我与本我,自我与外界,自我与超我之间出现的矛盾,如果是自我内部出现了分歧,会有什么后果?精神分裂?人格分裂?没找到答案。回到刚刚的话题,〔貌似终于理解了弗洛伊德写作时的感受了,经常谈及另一个概念就扯远了,然后再扯回来。〕我们对心理结构认知导致了对潜意识的第二次更正,从而得出了一个结论,被压抑的东西确实是潜意识,但并不能称所有的潜意识都是被压抑的,比方自我中的那局部潜意识。这一局部告一段落,前方高能,开启烧脑模式。
前意识与潜意识,描述性与动力学这一局部,真是极其烧脑,读了n遍才反响过来那么一点点。人们发现“潜意识〞一词在两种意义上使用,第一种是“描述性〞意义:某种心理状态只具有一种特殊的性质;另为一种是“动力学〞意义:某种心理状态具有的功能。在描述性意义上,潜意识分为“潜伏的能成为意识的〞和“不能成为意识的〞。在动力学意义上,潜意识就是那种被压抑的局部。“那种潜伏的、只在描述意义上而非动力学意义上的潜意识,我们称之为前意识。〞〔前意识究竟可以干什么呢,在第二章中,从潜意识到前意识最后变成意识,有这样一个过程:一件事物从未被认识阶段也就是处在潜意识阶段,竟有前意识,也就是与字词表象发生联系,变成记忆痕迹,一次一次不断加深,变成知觉成为意识。〕总而言之,那就是描述性意义上有两种潜意识,而动力学上只有一种潜意识了。然后紧跟其后的后面一句话是:“……这样我们就有三个术语,即意识〔Cs〕、前意识〔Pcs〕、潜意识〔Ucs〕,他们不再具有纯描述性意义……〞不具有纯描述性意义,那这三个是在什么情况下区分开的呢?另外, “描述性意义上有两种潜意识〞:那就是在描述性意义上,潜意识有两种意义,可是〞潜意识“用在描述性意义上只有一种意思,那就是〞这个东西是没有意识的“ ,明显是矛盾的,在附录中有解释,这里的潜意识指的是这个概念的“外延〞,虽然对逻辑术语不是很理解,但我认为这里的潜意识可以理解为潜意识的泛化,泛指一切潜意识,就是能称为潜意识的东西有两种,而不是描述性意义上潜意识包括什么什么。举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内涵,外延。如“圆〞这个概念的外延是指大大小小一切的圆。弗洛伊德说;“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对描述性、动力学潜意识的划分不做过多的说明〞,译者为了解释还举了一个超级长的例子,其实感觉我没有深究的必要,也可能是我不知道精神分析学派的先驱们对潜意识与意识

最新弗洛伊德本我与自我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果冻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22-02-2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