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局工作报告工作报告大全.doc1水文局工作报告工作报告大全在委党组和部水文局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我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治黄中心工作大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踏实工作,经过全局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黄河水文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一年来,在圆满完成各项常规工作的基础上,战胜了中游清涧河“”特大洪水,为保证当地人民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做出了突出贡献;在黄河首次调水调沙试验和下游枯水调度模型试验中,出色地完成了艰巨繁重的水文测报和原型观测任务,受到黄委表彰;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了吃水工程建设,彻底解决了基层水文职工吃水难问题;水文测报水平升级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小花间暴雨洪水预警预报系统总体设计”顺利通过水利部水规总院审查;全国第一座数字化水文站建成并投入运用;编制完成了“黄河河源区水文水资源测报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报黄委审查;水文系统机构改革顺利完成;精神文明建设佳音频传,涌现出了边春华、杨金堂、沙富贵、袁关平、万国强等一批先进典型;我局年度工作再创辉煌,首次荣获黄委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2002年主要工作情况如下:(一)防汛测报工作全面完成2002年汛期(7-10月)黄河流域各区降雨量与历年同期相比普遍偏少20~65%,黄河干支流主要控制站来水均比多年均值偏少,黄河中下游未发生编号洪2水,龙门站、潼关站最大洪峰流量分别为4600m3/s、2520m3/s。受7月黄河调水调沙试验影响,花园口站最大流量3170m3/s,居该站历年同期倒数第三位。7月4日,黄河中游局部地区出现强降雨过程,支流清涧河子长站日雨量达168mm,为500年一遇特大暴雨,超过该站有资料以来的历史最大值;洪峰流量为4250m3/s,超过该站有记载以来的最大洪水,为百年一遇洪水。受子长站洪水及区间降水影响,清涧河延川站出现洪峰流量5050m3/s,,为该站有实测资料以来的历史第二大洪水和最高洪水位。洪水发生后,子长、延川水文站职工,在测验设施全部冲毁、当地群众纷纷转移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不辱使命,完整地测得了洪水过程。他们在没有承担向地方政府报汛任务的情况下,主动向榆林、延安两市防汛指挥部门及时报告了水情信息,为当地群众安全撤离赢得了宝贵时间,保证了清涧、延川两县三万多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赞扬和嘉奖。黄河防总和陕西省榆林防指分别致信予以表扬和感谢,国家防办也专门派人前往子长、延川两站进行慰问和调研。我局对黄河防汛始终保持高度警惕,积极做好迎战大洪水的准备。汛前,按照测报大洪水的要求,部署和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汛前准备工作,实行汛前准备周报制度,落实了防汛责任制等防汛工作制度,组织了6个检查组分别对局属单位和局机关的汛前准备工作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汛前准备工作在“思想、组织、技术、物资、安全”五方面的落实,为圆满完成汛期测报奠定了基础。汛期测报工作成绩显著,共发布黄河流域降水预报142期,接收天气常规资料及辅助图共4673张,拍发水情电报47280份,洪峰控制幅度和单次质量均达98%以上,%。气象预报实现了短期分区定量预报。通过“黄河网”向社会公3开提供了黄河水情信息服务。为保证黄河防凌安全,为黄河水量调度服务,我局针对凌汛冰情,加强了凌汛期测报工作。在2001~2002凌汛年度黄河乌海段民堤决口险情发生后,宁蒙凌情巡测组及时赶赴现场测验,向黄河防总和当地有关部门报告了凌汛水情,为上级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加强槽蓄增量观测和计算,较好地预报了上游主要站开河日期和开河流量以及槽蓄增量,为黄河防凌和水量调度决策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水文预报。进入2002~2003年度凌汛期后,针对全河严重的凌汛形势,我局高度重视,坚持全天候值班,密切监视分析研究凌汛情况变化,准确预报了宁蒙河段的封河日期。各基层测站克服1954年以来未遇的严寒,加强凌情观测,为保证黄河凌汛期水量调度和黄河不断流提供了可靠的水文情报。(二)“黄河小花间暴雨洪水预警预报系统总体设计”通过审查“黄河小花间暴雨洪水预警预报系统”作为“数字黄河”的首项工程,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密切关注。去年7月,朱镕基总理视察花园口水文站时详细询问了该系统建设的目标、效益及何时建成等问题,并明确指示:“这个系统非常重要,一定要尽快建成!”我局更是将该项工作作为全局的重点工作来抓,开展了一系列超常规的前期工作。我局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工作机构,组织强有力的技术班子,集中办公,进行项目的总体设计。为保证该系统的整体先进性,我局还聘请了国内著名的水文、气象、防洪、水利、通信等方面的院士、专家、学者组成顾问组和专家组。项目工作组赴国内外进行广泛的考察调研和进行网上查询。项目总体设计经2002年4月黄委审查后,于当年10月份顺利通过4水
水文局工作报告工作报告大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