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
精选课件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中小学的绝大多数课文讲解
精选课件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 思念故乡的幽怨。
环珮空归月夜魂
精选课件
画图省识春风面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
精选课件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精选课件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说着她的怨恨!这两句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既有对她的赞扬,又有对她的同情。读到这里,我们的耳边好像又响起了那深沉、幽怨的琵琶声!
精选课件
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嫁到异域,并在那里度过一生,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的性格的象征。
精选课件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试分析该联中“独”的表达效果。
“独”实写青冢,虚写昭君远离故土的境遇,更写出了昭君远离故土后心灵的孤独之情。
精选课件
“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葬于塞外,不能归汉,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可见其怀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强烈啊!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精选课件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新学网 很全的语文教学资料网站 包括了中小学的绝大多数课文讲解
精选课件
一、三维学习目标
1、背诵全诗。
2、把握王昭君的形象。
3、掌握本诗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4、体会作者的情感。
精选课件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二、朗读:
精选课件
自由朗读、齐声朗读全诗.
精选课件
三、 找出本诗的诗眼。你是怎样理解的?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精选课件
诗眼:“怨恨”: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夜魂归, 思念故乡的怨恨。(“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空归月夜魂 ” )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及汉元帝的昏庸糊涂的怨恨(“画图省识春风面”)
精选课件
四、思考、概括
从下面诗句概括出王昭君的形象
画图省识春风面
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佩空归夜月魂
分明怨恨曲中论
精选课件
明确: 王昭君的形象特点
画图省识春风面——美丽
独留青冢向黄昏——孤独
环佩空归夜月魂——思乡
分明怨恨曲中论——怨恨
精选课件
五、研讨与练习:
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
中间两联: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精选课件
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法?
明确:
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表现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
“去”与“留”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不该留下的荒漠。
“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
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王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
精选课件
六、自主探究
思考:诗人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新学网 很全的语文教学资料网站 包括了中小学的绝大多数课文讲解
精选课件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也”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怨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怨恨。
精选课件
思考:诗人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 寓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
寄寓了对王昭君的深厚同情,也暗含了对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怅惘之情。
精选课件
七、迁移扩展:比较《咏怀古迹》(其三)与《王昭君》、《昭君曲》的异同。
王昭君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