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画》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老师呈现一幅彩色的大幅的课文插图.(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老师引学: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些什么?(老师根据学生的答复,相机评价-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结合古诗这个语境,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汉字的意思,而且还能在语境中加深对汉字音、形的印象,感受汉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先看图读诗句,再识字。通过初读古诗,读通句子,认读和积累本诗中的词语,学生们扫除了生字障碍。读通、读顺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感悟和体验语言的优美.
三、熟读成诵,感知大意
1.老师导言:同学们朗读得很棒啊!我想很多同学都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得最快.
2.学生自由背诵.
3.老师抽测学生背诵古诗情况,褒扬背诵好的同学,鼓励背诵稍慢的同学。
4.老师引言:大家背得不错!你们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这首诗写的风光跟我们平时看到的风光正好相反.)
5.老师引问: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6.老师引问: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哪位同学见过“山”?说说“山"是什么样的。(老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7.学生正确朗读两首诗,比较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      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     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     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     人来鸟儿惊。
8.老师总结: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风光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风光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引出课文题目。
9.学生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 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找学生现场演一演,体会“来、去”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2)远—-近 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通过课件演示,体会“远、近"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3)你还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词语?先找一找,然后再说一说或演一演。
生汇报:有—无 高-矮 多-少 早—晚
(4)同桌互相读一读反义词。
(5)老师引领学生游戏:我们一起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吧,我说一个词,你们来说它的反义词,看看谁先找到朋友。
设计意图:在比照中领会诗句的意思,从而体会诗句描写的奇怪现象,原来诗句说的是“画”.组织表演等活动,理解反义词的意思并稳固识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兴趣提示,指名背诵古诗.(学生背诵一句,课件出示一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多种形式背诵古诗.
(1)师生伙伴每人背一句。
(2)学生分小组在组内互相背诵.
(3)男女生互相比赛背诵。
(4)老师点名挑战背诵。
(5)学生互相点名挑战背诵.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表达了一年级兴趣阅读的思想。在各种形式的诵读中,激发学生背诵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同时又在诵读

《画》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hetyo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22-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