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国事,欲改革征兵制度。他认为征调东南一带的人到北方当兵不妥,因为南方人体质较差,加之远离家乡、亲人,大都无心在北方戍边。
,受阻挠一世缺憾。他聪敏干练,欲兴水利除水患获千秋万代之利,却因宦官、贵戚等利益集团的流言中伤,而被罢官撤职,徒留缺憾。
。(10分)
(1)宜仿匠班例,军户应出军者,岁征其钱,而召募土著以足之使。
(2)帝卒罢之,而欲追罪建议者,用阁臣言而止。
《徐贞明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取得饷粮,兼頋戍边于文无据。)
(罢官撤职有误。原文中的谕令停役、请罢开河、帝卒罢之均表示停顿水利工程,非指罢免徐贞明的宫职。)
4.(10分)
(1)应当仿效工匠服役的例子,每年征收应当出人当兵的军户们的钱,而(用这局部钱)招募边地人来补充士兵(更)为便利。(匠班军户应出军者足之各1分,句意2分)
(2)皇帝最终停顿了这件事,还想追究提建议的人的罪责,由于大臣进言才作罢。(罢之追罪用各1分,句意2分)
《徐贞明传》文言文阅读参考译文
徐贞明,字孺东,是贵溪人。考中隆庆五年的进士。任浙江山阴县知县时明敏而有仁爱。万历三年被征召为工科给事中。遇上御史傅应祯被治罪,徐贞明到监狱中照料看护他,被降职为太平府的知事。十三年升任为尚宝司丞。起初,徐贞明担当给事中时,就水利和军班两事上奏,称:北方人不熟谙水带来的好处,只是苦于水带来的祸害,不知道水的祸害没有去除,正是因为没有兴修水利设施。
水聚积了就是祸患,分散了就是利事。此时此刻假如真在上游疏通渠道和沟壑,引水浇灌农田,减弱水势,在下游多开挖支河,排泄横溢四方的水,最低洼的地方,留作储蓄水之用,稍高的地方,都像南方人筑堤坝,那么水利兴起,水患也解除了。他关于军政的奏章称:东南地区的百姓一向柔弱,不能担负遥远地方的防卫。此时此刻远隔数千里征兵,使他们骨肉分别。而这支军队不是当地人组成的队伍,没有长期安定的志向,动辄贿赂卫所的长官恳求回乡。
应当仿效工匠服役的例子,每年征收应当出人当兵的军户们的钱,而(这局部钱)招募当地人来补充士兵为便利。
徐贞明 徐贞明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