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对中国实力的看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未来的判断
在美国的一次民意测验中,44%的受访者错误地认为,中国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只有27%的人准确选择了美国(其实力三倍于中国)。
与此同时,尽管大部分对中国实力的推断都是基于其GDP的快速增长率,中国还拥有其他显著的、使其可能成为大国的资本。它的人口四倍于美国,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军队、约200枚核武器,以及先进的航空技术和数字空间运行能力(包括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在软实力资源方面,中国仍然缺乏能与好莱坞抗衡的文化产业,大学教育水平远远落后于美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还很不够。在美国,非政府组织对美“十七大”讲话以来,中国已经做了大量努力来提升其软实力。一直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都令人着迷,中国政府因此在全球各地开设了数百家孔子学院来教授汉语和中国文化。中国还调整了外交策略,更多地使用多边协议来缓和世界对它的恐惧心理,减少其他国家联手制衡这个崛起中大国的可能性。因此,虽然中国拥有过人的大国资本,但对于那些仅仅基于GDP增长速度和政治修辞做出的关于中国的推断,我们必须持怀疑态度。中美两国对彼此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内政治斗争的影响,双方都有一部分人愿意将对方看成是敌人。需要指出的是,夸大地相信美国正在没落或者中国实力在崛起,都将导致冒险和危险的政策。中国在经济上仍然远远落后于美国,而且其政策的核心还是集中于亚太地区及国内经济的发展。虽然她的经济模式(所谓的“北京共识”)对于一些国家有号召力,但还远远不具有全球意义。随着中,如果我们相信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种信念可能最终会成为冲突的根源。如果双方都相信自己有一天会与对方兵戈相见,并为此进行军事部署,另一方则会将此看成是自己最大担忧的验证。对双方而言,这种情形将是一个巨大损失。要达到可与美国的实力和资源并驾齐驱,中国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而且中国仍然面临着许多发展方面的障碍。
中国GDP真相剖析经济还面临转型过程中的严峻挑战
在21世纪初,如果以PPP(购买力平价)来衡量,美国经济总量是中国的两倍;如果以官方汇率来计算,则是三倍多。但所有此类的比较和推断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不全面的。
即使中国的GDP在2030年左右超过美国,这两个经济实体也只是在规模上相当,在构成上并不平等。中国仍然拥有广大欠发达的农村,并将开始面临计划生育延迟效应带来的新的人口问题。再者,一个国家在多年高速发展之后,可能会出现增长率放缓。
如果我们假设在2030年之后,中国的增长率为6%而美国是2%,那么中国的人均收入要想赶上美国,则要等到21世纪下半叶。
人均收入是一个经济体发达程度的衡量标准。换言之,中国傲人的增长率与其人口数量相结合,将肯定会在某个时刻使中国在经济总量上超过美坐并不相同,况且美国也不可能在这段时间里止步不前。这也并不能证明中美两国里杞人忧天者关于战争呼之欲出的预言。
再者,对经济发展趋势的线性预测也会产生误导。一个国家在经济起步的早期阶段,从技术进口中受益之时,前景总是显得一片大好;而当经济发展达到较高层次时,增长率则会放缓。
除此之外,中国经济还面临着转型过程中的严峻挑战,包括等扩大、人口大规模
形势与政策02877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