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子(启)偶见北京电视台财富故事栏目播出的“玩转菩提子”,真想不到,常见诸于佛门文字的“菩提子”,竟有如此多的种类和玩法。怪不得北京的街头,不论老少、男女,手腕上,甚至手臂上,多有珠串,少的一串,多的数道,密密匝匝,宛然如剑侠之护腕。但凡旧货市场,文玩地摊,特别是古玩城内,常有敦实的壮汉,颤巍巍一身肉,项上一挂珠串,或饰以金银,或配以翡翠和田;手腕上也缠有几道黑沉沉的珠串,似沉香,似紫檀;手指上戴着硕大的戒指,金黄、翠绿、奶白;掌心搓弄着两丸物事儿,或山核桃,或水晶球,(但绝少见到玩三个的)。这似乎成了京城一景。不竟令人想起当年八旗子弟的风光。这也难怪,君不见当下媒体上,谁要是沾上了爱新觉罗的边,顿时就套上了一圈光环,谁要是拥有了溥仪的物事儿,一定是一大堆钱财。金刚菩提子、星月菩提子,天意子、摩尼子、阿修罗子,天竺莲花、凤眼菩提、天台菩提。。。。。。听听这名,便觉有三分禅意。一颗颗或玲珑剔透,或珠圆玉润,或别出心裁,色彩更是红、黄、褐、黑、白,应有尽有。其神奇诱人之处更在于,少有岁月,稍加把玩,色泽便变化,更显润泽,更显古拙。更是暗合了当下人之急功,却又想追求历史之沧桑的心态。菩提籽,本指热带植物菩提树之籽实,十分坚、固,长久不坏。相传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此树也就成了佛徒心中的圣物,其籽也渐入佛事,成为念佛的数珠。菩提树也随佛教在天下广传,多植于庙宇。经几千年繁育,异化,现在除印度本身的还可开花结籽外,其余各地引种的都不再结籽,甚至不再开花。大陆各地的黄桷树、大叶榕就属此例。作为念佛数珠的菩提籽,不再易得,其他类似的树种之籽实也就渐而代之。时至今日,大凡植物之籽实,能入凡眼的,都将其拾掇起来,皆称之为菩提子。不过也仅限于植物籽实,金银玉翠,反到不能得此雅称。至于是否用于念佛,是否与佛结缘,那就视人心而定了。【在网上找了几幅菩提树和花的图片,想不到如此之美】...菩提子(根)在网上查了几天,看了不少。有一种观之如和田玉的菩提子,叫作菩提根的,让我怦然心动。名曰菩提根,其实不是树根,而是贝叶棕的籽,不知为啥被叫作了根。看看图片吧,太美了!其最诱人之处,还在于爱好者可以自己动手。那“菩提根吧”上的Diy者,一个个更是至真至诚。...菩提子(考)贝叶棕属棕榈科植物,原产印度、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地。在古代印度,皈依佛门的教徒把经文刻写在贝叶棕的叶片上,创造了千古流传的贝叶经。据说,在贝叶上刻写经文,比在纸上更显得圣洁和虔诚。据佛经介绍,佛主释迦牟尼的一生,几个关键时刻都与植物连在一起:他降生在外婆家一株无忧花树下;成佛于一株菩提树下;圆寂于两株娑罗双树下。这样,佛教便与植物结下了不解之缘。(传说,释迦牟尼当年在拘尸那城娑罗双树之间入灭。东西南北各有两株树,每一面的两株树都是一荣一枯,称之为“四枯四荣”。据佛经中记载:东方双树意为“常与无常”,北方双树意为“乐与无乐”,西方双树意为“我与无我”,南方双树意为“净与无净”。繁盛荣华之树意示涅盘本相:常、乐、我、净;枯萎凋残之树显示世相: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如来佛在这八境界之间入灭,竟为非枯非荣,非假非空.)贝叶棕和贝叶经随着佛教而传入中国的西双版纳,对傣族文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在西双版纳,至今都还流传着一个有关于贝叶的故事:古时候,汉族、傣族、哈尼族的祖先一同去西天取经,在回来的路上经过一条大河,他们乘坐的船翻了,三人上岸后,打开包袱晾晒经书,汉族的经文写在纸上,晒干后就象鸡脚印,所以现在的汉字就象鸡脚印;哈尼族的经文写在牛皮上,晒干后为了充饥就烤着吃了,所以现在哈尼族没有文字;只有傣族把经文写在贝叶上,晒干后字迹清晰依旧,所以傣族的文字就得以原样而完整地保存,并流传至今。贝叶棕在原产地生长20年左右,就可开花结果;随着地域和气候的不同,在我国要生长40~60年才开花结果。当植株生长减慢、叶片枯萎脱落、花序开始从树冠顶部抽出,起初纺锤形,后裂开,分枝花序即从裂缝抽出,可达30多枝,从花序抽生,至果熟需一年左右时间,,留下“儿孙满园”。真可谓悲壮!..菩提子(说)菩提籽,乃菩提树之籽实,其果坚硬,呈扁球型,表面多紫色斑点,不仅可以入药,而且最早用作佛珠。释迦牟尼命摩珂迦叶、阿难陀、观音等弟子将其连缀成串,作为随身法器,用以诵经、说法、念佛。《佛说较量数珠功德经》中就有:“若用菩提子为数珠者,或用掏念,或但手持数诵一遍,其福无量”另有经说:然其珠体种种不同,若以铁为数珠者,诵数一遍得福五倍;若用赤金为数珠者,诵数一遍得福十倍;若用珍珠珊瑚等宝为数珠者,诵数一遍得福百倍;若用水精为数珠者,诵数一遍得福千倍;若用菩提子为数珠者,诵数一遍其福无量,不可算计。若复有人手持此菩提珠,不能依法念诵佛名及陀罗尼,但能手持随身,行住坐卧所出言说,若善若恶,斯由此人以持菩提
菩提子 菩提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