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软膏剂
第一页,共56页幻灯片
第一节 软膏剂
一、概述
(一)定义
软膏剂(ointments):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具有适当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软膏剂中含有的药物可以溶解半固体,主要成分是胆固醇类的棕榈酸酯及游离的胆固醇类,熔程为36-42℃。
吸收30%水分的羊毛脂,称为含水羊毛脂,可以改善粘稠度,羊毛脂可吸收二倍的水而制成乳剂型基质。
由于本品粘性太大而很少单用做基质,常与凡士林合用,以改善凡士林的吸水性与渗透性。
第十四页,共56页幻灯片
(2)蜂蜡(beeswax)与鲸蜡(spermaceti):
蜂蜡主要成份为棕榈酸蜂蜡醇酯,熔程为62-67℃;
鲸蜡主要成份为棕榈酸鲸蜡醇酯,熔程为42-50℃。
蜂蜡和鲸蜡均含有少量游离高级脂肪醇而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作用,属较弱的W/O型乳化剂,可在O/W型乳剂型基质中起稳定作用。
蜂蜡与石蜡均不易酸败,常用于取代乳剂型基质中部分脂肪性物质以调节稠度或增加稳定性。
第十五页,共56页幻灯片
(3)二甲基硅油(dimethicone):
或称硅油或硅酮(silicones),是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聚二甲硅氧烷的总称。
本品为一种无色或淡黄色的透明油状液体,无臭,无味,粘度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大,在非极性溶剂中易溶。随粘度增大,溶解度逐渐降低。
最大的特点是在应用温度范围内(-40~150℃)粘度变化极小。
对大多数化合物稳定,但在强酸强碱中降解。
具有优良的疏水性和较小的表面张力,有很好的润滑作用且易于涂布,对皮肤无刺激。
常用于乳膏中作润滑剂。
第十六页,共56页幻灯片
(二)乳剂型基质
乳剂型基质是将固体的油相加热熔化后与水相混合,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形成乳化,最后在室温下成为半固体基质。
遇水不稳定的药物不宜用乳剂型基质制备软膏。
常用的油相固体:硬脂酸、石蜡、蜂蜡、高级醇(如十八醇)等。
稠度调节剂:液状石蜡、凡士林或植物油等。
O/W型基质的保湿剂:甘油、丙二醇、山梨醇等,用量为5%~20%。
乳剂型基质的类型:水包油(O/W)型和油包水(W/O)型。
第十七页,共56页幻灯片
乳剂型基质常用的乳化剂:
1、皂类
(1)一价皂
常为一价金属离子钠、钾、铵的氢氧化物、硼酸盐或三乙醇胺、三异丙胺等有机碱与脂肪酸(如硬脂酸或油酸) 作用生成新生皂,HLB15~18,降低水相的表面张力强于降低油相的表面张力,易形成O/W基质,但油相过多时可转为W/O基质。
新生皂作乳化剂形成的基质应避免用于酸、碱类药物制备的软膏,特别是忌与含钙、镁离子的药物配方。
第十八页,共56页幻灯片
(2)多价皂
系由二、三价金属离子钙、镁、铝的氧化物与脂肪酸作用生成多价皂,HLB<6,形成W/O基质。
多价皂在水中解离度小,亲水基的亲水性小于一价皂,其亲油性强于亲水性。
多价皂形成的W/O基质比一价皂形成的O/W基质稳定。
第十九页,共56页幻灯片
2、脂肪醇硫酸(酯)钠类
常用的有十二烷基硫酸(酯)钠 (sodium lauryl sulfate) 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2%。
常与其他W/O型乳化剂(如十六醇或十八醇、硬脂酸甘油酯、脂肪酸山梨坦类等)合用。为O/W型乳化剂。
本品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用形成沉淀并失效,~2%氯化钠会使之丧失乳化作用,适宜pH6~7,不应小于4或大于8。
第二十页,共56页幻灯片
3、高级脂肪酸及多元醇酯类
(1)十六醇及十八醇
十六醇,即鲸蜡醇(cetylalcohol),熔点45-50℃;十八醇即硬脂醇(stearylalcohol),熔点56-60℃,均不溶于水,但有一定的吸水能力,吸水后可形成W/O型乳剂型基质的油相,可增加乳剂的稳定性和稠度。
新生皂为乳化剂的乳剂基质中,用十六醇和十八醇取代部分硬脂酸形成的基质则较细腻光亮。
第二十一页,共56页幻灯片
(2)硬脂酸甘油酯(glyceryl monostearate)
即单、双硬脂酸的混合物,不溶于水,溶于热乙醇及乳剂型基质的油相中。
本品分子的甘油基上有羟基存在,有一定的亲水性,但十八碳链的亲油性强于羟基的亲水性,是一种较弱的W/O型乳化剂,与较强的O/W型乳化剂合用时,制得的乳剂型基质稳定,且产品细腻润滑,用量为15%左右。
第二十二页,共56页幻灯片
(3)脂肪酸山梨坦与聚山梨酯
软膏剂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