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P基础实验
实验一: 默认下,STP选举
实验目的
了解STP协议根桥的根桥选举原理,跟端口选举原理,指定端口选举原理;STP基本配置。
实验拓扑
实验环境
eNSP模拟软件(4台交换机)
实验过程
配置STSTP基础实验
实验一: 默认下,STP选举
实验目的
了解STP协议根桥的根桥选举原理,跟端口选举原理,指定端口选举原理;STP基本配置。
实验拓扑
实验环境
eNSP模拟软件(4台交换机)
实验过程
配置STP模式:
将四台交换机的STO模式由默认的mstp修改为stp,执行stp mode stp命令
待网络完全收敛以后,查询当前网络的stp状态:
执行display stp命令
查询端口状态:
执行display stp briefe命令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交换机SW3的E0/0/2端口、交换机SW4的E0/0/1端口被阻塞。
修改交换机优先级:
将SW1的优先级修改为4096,SW2和SW3的优先级为8192,SW4的优先级为16384,开销值仍旧默认,不做调整。
执行命令stp priority xxxx
待网络完全收敛以后,再次查询网络的stp状态:
执行display stp命令
可以看到,优先级最小的SW1交换机为根桥了。
再次查询端口状态: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交换机SW3的E0/0/3端口、交换机SW4的E0/0/1端口被阻塞。
数据分析
①拓扑1中,设备的桥ID大小依次为SW4>SW3>SW1>SW1,所以网络收敛后,SW2为根桥。
默认状态端口开销值一样,就简单比较距离,就可以确认根端口了。
然后选举指定端口,SW1-SW2网段,SW2的E0/0/0端口为指定端口;SW1-SW3网段,端口到达根桥的开销值相同,但是SW1的桥ID小,所以SW1的E0/0/2网段为指定端口;SW2-SW3网段,SW2的E0/0/3端口为指定端口;SW2-SW4网段,SW2的E0/0/2口为指定端口;SW3-SW4网段,端口到达根桥的开销值相同,但是SW3的桥ID小,所以SW3的E0/0/1端口为指定端口。
②拓扑2中,先比较交换机优先级,即SW1<SW2=SW3<SW4,所以交换机SW1为根桥。
如拓扑1中分析,可以依次确定出指定端口和根端口。
实验结论
STP协议,选举根桥,是比较交换机桥ID的,桥ID由优先级+MAC地址组成。当优先级相同时,比较MAC地址的大小。
选举根端口,是比较一个路由器所有的端口,到达根桥的开销值,当由端口开销值相同时,比较(根桥)收到的发生端桥ID大小,小的为根端口。
选举指定端口,是在一个网段中选举的,比较此网段的端口到根桥的开销值,
开销值小的就是指定端口。当开销值相同时,此端口所在的交换机桥ID大小,小的为指定端口。
根桥的所有端口都是指定端口,除根桥外的交换机,端口不可能既是指定端口同时又是根端口。
实验二:STP指定端口与根端口选举条件
实验目的
深入了解STP协议,指定端口与根端口选举条件,学习配置端口开销值。
实验拓扑
实验环境
eNSP模拟软件(4台交换机)
实验过程
配置交换机优先级:
将SW1的优先级修改为4096,SW2的优先级为8192,SW3的优先级为12288,SW4的优先级为16384
配置端口的开销值:
SW1端口E0/0/1开销值为10,端口E0/0/1开销值为90;
SW2端口E0/0/1开销值为100,端口E0/0/2开销值为100,端口E0/0/3开销值为10;
SW3端口E0/0/1开销值为10,端口E0/0/2开销值为10,端口E0/0/3开销值为10;
SW4端口E0/0/1开销值为100,端口E0/0/1开销值为10;
待网络完全收敛以后,查询当前网络的stp状态:
执行display stp命令
可以看出来,SW1是根桥。
查询端口状态:
执行display stp brief命令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交换机SW2的E0/0/1端口、交换机SW4的E0/0/1端口被阻塞。
数据分析
首先比较优先级定义了根桥是SW1
根端口选举:依据开销值。SW2交换机,从E0/0/1口到根桥的开销值=经过的端口发出数据的端口开销值总和。经过1个端口发送,那么开销值为100;同理再看E0/0/3到达根桥的开销值=10+10=20(从SW3的E0/0/3进入,但从E0/0/2发出,所以只经过了两个端口发出);同理再看E0/0/2到达根桥的开销值=100+100+
STP基础实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