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研究武威汉代医简,弘扬甘肃古代文化——《武威汉代医简研究集成》,郑访江,;[摘要]介绍了由甘肃省中医院李盛华、张延昌主编、2013年12月由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武威汉代医简研究集坳一书。本书编著者将I972年武威汉代医简出土以来的研究综述、、科研成果、新闻报道等汇集一卷,分六章以目录概览和丈章辑录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武威汉代医简的理论精髓和应用价值,较详细地记载了出土40年来的研究成果,是了解和研究武成汉代医简的重要参考书。[关键词]武成汉代医简;医史文献研究;新书介绍由甘肃省中医院李盛华、张延昌主编的《武威汉代医简研究集成》一书,在甘肃省中医院、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终于2013年12月由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并谨献予2013年底召开的甘肃省中医院成立60周年庆典大会。、研究论文、研究科研成果等内容,图文并茂,80万字余字数,资料翔实、分类科学、内容丰富、视野开阔,据文献检索国内尚无同类著作面市。,对弘扬甘肃古代文化,尤其是甘肃古代中医文化必将产生有益的作用。1972年11月武威旱滩坡出土的《武威汉代医简》,1996年被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专家组确认了的三件“国宝”之一,成为简牍学中最有保存和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物。现视为甘肃古代医学的四面旗帜(岐伯医学、武威汉代医学、皇甫谧针灸医学、敦煌医学)之一。近几年来引起了国家卫生部、省卫生厅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将打造为甘肃中医药文化品牌,并将武威汉简医学城(雷台园)作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进行建设。由于这批医药简牍,是1949年以来我国文物考古工作中很重要的发现之一。为考古学、古文字学、历史学等提供了新的原始的研究资料。更重要14的是在研究我国古代医药学方面具有十分珍贵的科学价值。本书编著者将武威汉代医简出土以来的研究综述、出版著作、发表论文、科研成果、、多层次地展示武威汉代医简的理论精髓和应用价值。较详细地记载了出±40年来的研究成果,是了解和研究武威汉代医简的重要参考书。正如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为本书所撰序青所述“号称‘羲皇故里’的甘肃,地处丝绸之路,历史悠久,文化昌明。就中医学而言,在庆阳市庆城县,有“歧伯医学”,著成中医学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在平凉市灵台县,有‘皇甫谧针灸医学’,著成针灸学的奠基之作《针灸甲乙经》;在酒泉市敦煌莫高窟,发现了丝路‘敦煌医学’,近年来有了深入的研究和应用;而在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武威市凉州区,却发现了‘汉代医简’,经过40年的研究与整理,现已结出丰硕成果,相继出版_r《武威汉代医简》《武威汉代医简研究》《武威汉代医简注解》等著作。。《武威汉代医简研究集成》、音韵学、训诂学、中医学、巾药学、天文学、地理学、考古学、考据学、历史
研究武威汉代医简%2c弘扬甘肃古代文化--《武威汉代医简研究集成》新书介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