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考冉景中摘要:有学者认为“天南地北"的说法源于先天八卦(图),表示“天在南,地在北"。也有学者认为“天南地北”的说法与八卦方位无关。本文从文献学、考古学和中国古代天文学等方面,从阴阳、空间、宇宙发生论、北斗崇拜等几个层次考证认为,“天南地北”的本意是指“天之南,地之北”,古人只是认为“天在上,地在下",而并无“天在南,地在北”的空间观。关键词:天南地北,阴阳,天中,天顶,南中天,面南背北,先天后天“天南地北”是人们熟知的成语,有学者认为它是源于先天八卦方位图。周山先生说:“在‘先天八卦图’中,代表着‘天’的乾卦处在正南方,代表着‘地’的坤卦处在正北方,我们现在常说的‘天南地北’,也正是源于‘先天八卦图’中的天、地位置”1。周山的意思很明白:“先天八卦图”中的天在南、地在北,所以有“天南地北"一说。这种观点大概很普遍。王大有先生也持相似观点。譬如震惊世界的濮阳西水坡45号墓(图1),墓主人头朝南,墓葬的南边呈圆弧形象征“天”,北边呈方形象征“地”。针对此墓,王大有先生认为:“上古以南为阳为乾为天,所以面南称君称王,死亦头朝南,仰面向天。’’2言下之意,6500年前的西水坡人就已经有了“天在南,地在北"的观念了。1周山:《易经新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20页。2王大有:《颛顼时代与濮阳西水坡蚌塑龙的划时代意义》,《中原文物》,1996年第1期。图1濮阳西水坡45号墓但是,也有学者持反对意见。山东大学古籍所徐传武先生撰文《“天南地北”一词与八卦方位无关》认为:“‘天南’一词专指岭南,亦用以泛指南方或南方极远之地。”还认为“天X地X”这种成语形式很多,如天南海北、天覆地载、天荒地老、天长地久、天罗地网等等,与八卦方位没有关系。3孰是孰非呢?笔者认为有必要从文献学、考古学和中国古代天文学等方面,从宇宙发生论、北斗崇拜等层次来考证古人的阴阳观、时空观,还原“天南地北”的本来含义。一、“天南地北”与“乾南坤北’’的不同出处在文献上,“天南地北”与“乾南坤北”有不同的出处。最早提到“天南地北”这个成语的是《全唐文》第九百八十七卷《双像记》收录的《鸿庆寺碑》,清代陆耀通撰《金石续编》也录有此碑文。据介绍,此碑“高四尺,广二尺六寸??,正书在河南渑池县”,碑文有“运逢屯否,时遇纠纷。天南地北,鸟散荆分。神器改易,载返s徐传武:《“天南地北”一词与八卦方位无关》,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5年第3期,第34页。邱坟,,的字样。4碑文中,··天南地北,,写成“确燮北”,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得知,燕和燮是武则天造的字,释为天、地。此碑的落款为“大周圣历(缺10字)朔三日戊辰建”,其中“大周圣历’’四字已经确凿表明这是武则天时代的碑文了。由此可见,“天南地北”的说法至少在唐代已经成熟。徐传武先生认为,“天南地北"与“天南海北”同意,“天南”泛指南方或南方极远之地,“地北”同“海北”,指代偏远的北方。5照这样的解释,“天南地北”与“先天八卦图”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而“乾南坤北”的说法,晚清易学大师尚秉和先生认为出自《太玄·玄告》。西汉后期著名学者杨雄在《太玄·玄告》有言:“天地相对,日月相刿,山川相流,轻重相浮??南北定位,东西通气,万物错离于其中”。6这句话与《易传·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的说法如出一辙。杨雄生于公元前53年卒于公元18年,其活跃的年代在汉成帝和王莽新政时期。而《说卦传》成书的年代,据陈鼓应先生分析应该是“和《庄子》外、杂篇属同一时期,两者在思想理路上也有所联系。”7这样推算下来,两部著作的问世大约相距300年。战国人讲“天地定位",杨雄讲“天地相对,南北定位”,尚秉和先生认为这是以“以南北释天地定位’’的证据,“此亦乾南、坤北??之见于西汉者也。”8但是笔者认为,从“天地定位"到“天地相对,南北定位”表达方式的演变,并不能肯定当时的人们认为天代表南,地代表北,只能说西汉人“南北定位"的表达模式套用了战国人的“天地定位”。但是尚秉和先生的推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西汉人可能有“天(乾)南地(坤)北”的观念。或者说,西汉人即使存在“天(乾)南地(坤)北”的观念,也是模糊的,还未定型的。另外,尚秉和先生穷其一生对西汉易学家焦延寿《焦氏易林》进行研究,认为其中含有许多先天八卦方位信息,并著有《焦氏易诂》进行论证。笔者对《焦氏易诂》做了粗浅的研究,认为比较有道理。现在转录几条如下:既济之损云:“天门地户”。按《损》上艮,故日天门。下兑,故日地户。《内经》以“戌4清·陆耀通:《金石续编》卷六唐三。5徐传武:《“天南地北”一词与八卦方位无关》,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5年第3期,第34页。6西汉·杨雄:《太玄集注玄告》,宋司马光集注,刘韶军点校,中华书局,1998年9月第1版,第250页。7陈鼓应
天南地北-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