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37例临床观察
强迫症在临床上颇为常见,其发病率约占普通人群的1%~3%[1],但治疗却较为困难。80年代后期,由于有了新药氯丙咪嗪而使情况得到了改善。现将几年来,我院收治的37例强迫症病人
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37例临床观察
强迫症在临床上颇为常见,其发病率约占普通人群的1%~3%[1],但治疗却较为困难。80年代后期,由于有了新药氯丙咪嗪而使情况得到了改善。现将几年来,我院收治的37例强迫症病人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对象 病例均选自1993年~1997年间收住我院的病人,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版(CCMD-2-R)的强迫症诊断标准;排除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排除伴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其它精神疾患;排除强迫人格以及其它精神障碍,共37例。其中男17例,女20例;±;病程半年至14年,±。其中强迫自己回忆无关紧要事情的强迫观念11例;反复洗涤、反复检查、反复询问等强迫行为的26例。
方法 病人入院后单用氯丙咪嗪治疗,每天从50 mg开始,两周左右达到治疗剂量。最大日量为250 mg,± mg/d。分别在治疗前、2周末、4周末和8周末采用Marks恐怖强迫量表(MSCPOR)[2]对治疗情况进行评定,至少治疗8周。临床疗效按4级评定,即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治疗开始后每两周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2]评定1次副反应。
2 结 果
疗效分析 患者在口服氯丙咪嗪两周左右开始出现疗效;到第8周末,在37个病例中,痊愈8例,%;显著进步18例,%;进步7例,%;无效4例,%。显效率(痊愈+显著进步)%。,P<,有极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氯丙咪嗪治疗前后MSCPOR减分情况
治疗时间
评 分
减分率(%)
t
P
治疗前
±
2周末
±
>
4周末
±
<
8周末
±
<
副反应 按TESS评定结果,副反应依次为口干18例,%;便秘13例,%;嗜睡8例,%。
实验室结果 治疗8周后血常规、肝功能、心电等复查未见异常。
3 讨论
强迫症是一种较古老的疾病,是以重复的思维、冲动意念(强迫观念)和刻板的、重复的行为(强迫动作)为特征。患者认识到这些观念和仪式是毫无意义的、不合理的,以致引起显著的焦虑或痛苦烦恼。多数患者有多种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比如反复洗手,一次洗手要洗十几遍到几十遍,甚至要不停地用刷子刷,还是觉得不干净;有的出了门还要多次回来看看门锁好了没有。为此病人也十分苦恼,但以前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随着神经生理学研究的进展,对强迫症发病机理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认为,强迫症与多种神经递质,特别是5-羟色胺(5-HT)失调有关。强迫症病人脑内
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37例临床观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