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 元 简 析
单 元
内 容
《夏》、《古诗两首》、《密西西比河风光》、
《黄山松》、《积累和运用(一)》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以描写自然风光为主,四篇课文都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语言精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二次备课
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名读诗,正音。
2、默读古诗,考虑问题,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
3、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老师指导。
二次备课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二次备课
四、背诵,积累语言
1、背诵、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2、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二次
备课
第二课时
一、创设意境,理解课题
1、老师范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你能感受到诗歌写了什么?
2、简介作者.
二次
备课
二、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3、运用学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
4、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全班交流,老师点拨指导。
二次
备课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老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指名朗读,老师指导;小组轮读,互相欣赏;全班感情朗读.
二次
备课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到课外找一找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二次
备课
全课
小结
教后反思
课题
课型
阅读课
主备
老师
张祯恨
参备老师
李艳、李秀红、唐翃、龚洪斌、田景莉、王万智
教学目的
1、认识密西西比河。
2、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3、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才能;
4、培养学生安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才能;陶冶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欣赏密西西比河风光.
2、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法
学生自我感悟和老师点拨相结合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修改建议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出示密西西比河风光的图片、老师介绍密西西比河的主要情况.
二次
备课
二、整体感知全文
1.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假设要把这篇文章分部分,你会怎么分?为什么?
3.你最喜欢那一段话?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二次
备课
三、再读课文,深化分析问题。
1.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光有什么不同?
2.作者描写了众多动物的神态,目的是什么?
3.最后一段作者说“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你认为这是褒义还是贬义?
二次
备课
四、体会作者描写景物意境美。
把课文中的一段话拿出来,一块分析欣赏。
二次
备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稳固上一节内容。
1.点名学生逐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听写课后的词语。
二次
备课
二、精读课文,理解作者描写的方法和艺术。
1.通过比照来展示景物的不同特点。
2.用不同的词语描摹出事物的不同神态.
二次
备课
三、课堂练习。
讨论并完成课后习题一、习题三.
二次
备课
全课小结
教后反思
课题
课型
略读课
主备
老师
张祯恨
参备老师
李艳、李秀红、唐翃、龚洪斌、田景莉、王万智
教学目的
1、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2、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悟才能。
3、体会诗人昂扬的革命豪情,乐观自己的生活态度。
4、体会诗歌炽热饱满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教学难点
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法
学生自我感悟和老师点拨相结合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修改建议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黄山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那里的松树更是一道绝世的风景,黄山“七十二峰”高耸入云,在浮动的云海中,一棵棵黄山松昂首挺立,像一面面“昂首的战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山松》。
二次
备课
自主学习:
1、读标准音: 峰峰皆(jiē)到寒
六年级第一单元(张祯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