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单元名称
第十章 浮力
教
学
目
标
1。在知识和技能方面:认识浮力,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浮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的大小;理解浮沉条件,利用问题才能和开展抽象思维才能的过程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借助实验示范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
学
目
标
【教学目的】
一、知识和技能
、产生原因及浮力的方向.
2。知道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和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会用称重法计算浮力.
。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
用称重法计算浮力.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饮料瓶、水、乒乓球、大量筒、软木塞、大烧杯、弹簧测力计、细线、石块、铅块、橡皮泥、盐水等。
教学方法
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 学 过 程
【稳固复习】
老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老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稳固。
【新课引入】
师 同学们,我们经常看到节日放飞的氢气球会浮在空中;人游泳时可以漂浮在水面上;鸭子、轮船能漂浮在水面上;潜水艇可以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等事例,你们考虑过它们为什么能这样呢?
生:因为它们受到了浮力.
师 物体在哪些情况下会受到浮力呢?请大家自己举例子说说。
学生踊跃发言:还可以发现,不仅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气体对它的浮力.
师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关于浮力的哪些知识呢?
学生展开想象,分组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提出一系列问题.
生1: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吗?
生2:漂浮的物体受到浮力,那么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浮力吗?
生3:如何计算浮力的大小?……
师 大家先不要着急,我们下面就来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
【进展新课】
知识点1 浮力的产生和方向
1。探究一: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吗?
老师演示:
①出示一个很深的量筒,将一个乒乓球放进去。(老师提问:谁有方法不把量筒倒过来,就能把乒乓球取出来?)
②左手拿一个乒乓球,松手,让学生注意观察它的运动状态;再用左手拿着乒乓球,右手放在乒乓球下方,松开左手时乒乓球还会下落吗?为什么?
③展示加水后量筒中的乒乓球和右手中的乒乓球,、比照、考虑答复.
学生实验:利用桌面上的学具,将软木塞放入水中并逐渐压入水底,然后放手.
学生体会:手受到竖直向上的托力;同时观察到放手后,软木塞立即上升,最终漂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学生结论:乒乓球受到竖直向上的类似于人右手对乒乓球的支持力.
板书::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2。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浮力产生的原因。
师 下面我们以浸在水中的正方体物块为例进展探究,分析比较浸在水中的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受到水的压强和压力。
老师总结并得出结论:
板书:浮力是由于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因此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和重力方向相反.
:两种特殊情况下的浮力大小
老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两种特殊情况下的浮力大小”.
两种特殊情况下的浮力大小(多媒体课件)
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我们应理解两种特殊情况下的浮力.
(1)当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时,如图甲所示,上外表受到的向下的液体压力为零,那么F浮=F向上.
(2)假设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下外表和容器底部严密接触,如图乙所示,那么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F向上为零,物体将不受浮力的作用,只受向下的压力,物体被紧紧地压在容器底部。
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以下关于浮力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铁块沉入水底,所以木块受到浮力,铁块没有受到浮力
B。只有浸入水中的物体才受到浮力,浮在水面或沉入水底的物体不受浮力
,因此篮球飞行时不受浮力
D。游泳时,感觉身体轻飘飘的,那是受到浮力作用的结果
解析:浸在液体或气体(空气)中的物体,无论是漂浮在液面,还是浸没在液体中,沉入液体底部,都会受到浮力(物体底部和液体底完全严密结合的情景除外,通常不考虑这种情况).至于飞行的篮球最终落回地面,那是因为所受重力大于空气对它的浮力的
第十章浮力(敖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