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教学设计4.docx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 趣和能力。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检查预习
指名读课文,读后学生预习课文,并检查预习的效果,看看学生在预习中是否初步 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这篇课文内容的关键是:(1)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2)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学 生在预习中能理解了这两个问题,也就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达到了预习的效果。预习及检查预习效果之 后,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文,理解语言文字。这一教学过程,学生也是在“半独立地理解中进行。教 学的主要方法是教师点拨,学生讨论。而教师点拨的方式是设疑启发。例如,要学生理解“约摸” -词时, 徐教师是这样点拨:"'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经过设疑启发,通 过讨论,学生对"约摸”的含意就清楚了。
从课文中知道,这块琥珀的形成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要有松柏树,第二个条件必须是炎热 的夏天。第一个条件是显性的,在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明显地表露出来,让学生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并把它 读一读就能明白。第二个条件是隐性的,它隐含在语言文字的背后,要学生理解那些语言文字并加以想象 才能领悟,所以徐教师十分注意设疑点拨: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 辣辣的照射着整个森林'? “通过点拨启发,学生领悟到“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 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然后教师小结:“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备的第 二个条件。”这样,学生就能
“半独立地理解课文中这些关键句子的含意,感悟了语言文字,读懂了这块琥 珀形成必备的另一个条件。
二、采用讨论方法组织教学
采用讨论方法,是阅读课文教学让学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的一个有效方法。现代教学论认为:集 体自学优于个人自学,集体讨论优于个人独立思考。强调学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必须辅之以讨论式 的教学方法。这篇教案设计,就是采用了讨论方法组织教学,用得扎实有效。综观整堂课的教学过程,老 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五次讨论。第一次是“检查预习”时,指名学生读课文后让学生讨论两个问题:(1)这 块琥珀有什么特点;(2)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通过讨论,互相启发、补充。发挥集体的智慧,学生就初 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第二次是学习第一自然段、品味词语的含义时,组织学生讨论“约摸”一词是什么 意思,让学生通过集体的力量来感悟语言文字。第二次是对“科学家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这句的理解,也采用了讨论方法, 以发挥集体的想象力。第四次讨论课文的一个难点:“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第五次讨论课义的另一 个难点:“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教案设计这样的五次讨论,旨在让学生通过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 和力量,以达到“半独立地”理解课文的目的。采用讨论方法来组织阅读课文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 效果。
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采用讨论方法组织教学,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讨论必须扎扎实实,认认真真, 讲求实效,切不可搞花架子,形式主义。 堂讨论。比如教师要
琥珀教学设计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