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房县九道乡八里小学 姚维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5页.
教学目的:
1.知识和技能: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展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过程和方《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房县九道乡八里小学 姚维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5页.
教学目的:
1.知识和技能: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展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过程和方法: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开展思维才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体会加减混合计算和生活的亲密联络。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式题的意义及计算顺序,正确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混合式题的意义及计算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算式卡片、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5—2—1= 8-5—3= 9+0+1=
4+3+2= 5+4+1= 6—5-1=
师出示卡片,指名答复
提问:5―2―1和4+3+2你是怎么算的?
(都是先算前两数,然后用得数再和第三个数进展计算,也就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连加、连减的复习,稳固它们的计算过程,为下面学习新知识打下根底.]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过渡语:同学们对已学的连加、连减知识掌握得真不错,老师想再增加难度考考大家。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你们要认真听,帮助老师解决里面的问题:小猴妈妈给小猴摘了4个桃子,小猴爸爸又给小猴摘了5个桃子,小猴吃了2个桃子,请大家帮帮小猴数数还剩多少个桃子没有吃?(生考虑后答复:还剩7个)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好看的图片,请大家看看。(师出示主题图)
[设计意图:采用讲故事导入,让学生从故事里初步感知数学的存在.]
三、探究新知
1、学习例1
⑴课件展示画面,说明画面的意思(从左往右看).
让学生认真观看图画。
师:看完图画,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答复,出示图的内容:湖里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又飞走了2只。
让学生跟读题目,后提问:“看了上面的内容,你想问什么?”
生:如今有多少只?
师出示内容,再让学生齐读。
师:能不能根据上面的内容,列一道算式?
生汇报:4+3—2
师:请说说4、3、2各表示什么意思?
生:……
⑵学习4+3—2的计算顺序
4 + 3-2=5
引导学生观看湖里天鹅只数先后出现的顺序来计算,得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得7,再把得数7减去2。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表述图意,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才能又加强了学生对加减混合算式的含义的理解。在新知识的建够过程中,通过说一说、想一想、议一议、比一比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明白意思弄懂算法,做到知识间的迁移。反复让学生说出你看到了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话说出来,让学生真正弄懂加减混合的含义;结合已有知识经历让学生想、议该怎么算,在学生懂得算法的根底之
加减混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