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后赤壁赋2.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后赤壁赋》学案

学习目的:
1、流畅地翻译全文,掌握相关的文言现象。
2、从写景状物中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并和《前赤壁赋》联络,理解作者被贬黄州时期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成因。
学习重点:
《后赤壁赋》学案

学习目的:
1、流畅地翻译全文,掌握相关的文言现象。
2、从写景状物中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并和《前赤壁赋》联络,理解作者被贬黄州时期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成因。
学习重点:
1、本文写景语句的鉴赏。2、诗人情感的变化轨迹.
学习难点:道士化鹤的寓意及苏轼儒、佛、道在两赋中的反映.
课时安排:1课时
一、作者相关介绍:
《自题金山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去世前两个月所写,自嘲政治事业的无成。但从中可以理解,苏轼文学上的盖世功业却是在屡遭贬逐的逆境中建立的 。
1、遭受的主要逆境:
第一次是45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一住四年。
    第二次是在59岁时被贬 往惠州,62岁时贬至儋州,到65岁才遇赦北归,前后在贬所六年。
2、作者生平:
苏轼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人家庭,从幼年起就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尤其是在父亲苏洵由发奋读书而入仕的影响下,早年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宋仁宗嘉祐二年(l057 年)苏轼中进土,年方21岁,嘉祐六年,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厅公事,由此,踏上了一条颠沛坎坷的仕途生涯。宋神宗,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满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新党失势,旧党执政,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等职;多年的地方官生涯使他看到新法的某些良处,并在实际中施行,当旧党要废除一切新法时,他又挺身而出主张对新法“参用所长”,因此被诬为“王安石第二”受到排斥。及至哲宗亲政后,新党再度上台,又以诗人曾依附旧党为名将年近六旬的诗人贬岭南惠州,,徽宗即位,苏轼终于遇赦北归,次年7月客死常州。要想理解苏轼的生平,可以参考:林语堂:〈<苏东坡传〉>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3、写作背景(学生结合《前赤壁赋》介绍)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挖苦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写下了《后赤壁赋》.
二、朗读课文并正音:
皋    坂     鲈  巉    栖   鹘   划  

后赤壁赋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rozn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22-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