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 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4及“做一做”第1、2题。
教学目的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的根底上,激活学生平均分的活动经历,引入除法的含义。
2.通过探究活动,理解除法的意义,清楚算式中的数和平均分中各数量的对应关系,知道除 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4及“做一做”第1、2题。
教学目的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的根底上,激活学生平均分的活动经历,引入除法的含义。
2.通过探究活动,理解除法的意义,清楚算式中的数和平均分中各数量的对应关系,知道除号和除法算式的读法。(精品文档请下载)
3.经历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除法算式可以表示平均分的含义.
会读除法算式,书写除号“÷"。
教学难点
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引入: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去动物园看看,(课件出示情境图)看,我们先来看看大熊猫区,它们正在做一些小把戏。(精品文档请下载)
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个?请同学们想一想应该怎么放?
二、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教学例4。
1.用圆片代表竹笋,小组活动分一分.
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个一个分的,也可以是两个两个分的或三个三个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3 )个竹笋。(精品文档请下载)
(学生答复老师板书.)
同桌互相用语言表述平均分。
2.学习新知,引入除法。
谈话:刚刚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就是除法算式.(提醒课题:除法)。(精品文档请下载)
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可以用除法算式12÷4=3来表示。你能说一说算式的意思吗?
报名展示,老师纠正。
(1)除法算式的读写。
师: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个新符号,它就是“÷”,我们叫它“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精品文档请下载)
学生练均分。
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2)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把12个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三、应用新知,加深理解
教材第13页的“做一做”。
第1题,明确要求,先让学生通过连一连的方式列出算式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