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到深处人孤独.doc1情到深处人孤独进入新世纪以来,宁夏作家的声音异常响亮。“三棵树”石舒清、陈继明、金瓯继续保持着较为强劲的创作势头,“新三棵树”季栋梁、漠月、张学东则以各自独具风格的作品活跃于文坛;此外,以马金莲、了一容、火会亮等为代表的西海固作家也已成群体之势。我们欣喜地发现,宁夏作家们在惯以擅长的乡土叙事中继续深入开掘的同时,继而对乡土中国的苦难和温情进行了沉入、镇定的剖析;与此同时,石舒清、马金莲用近乎写实的笔调传达出一种形而上却又具有广泛普世性和震撼力的文学追求,他们的文字透漏出宁夏回族作家极致的宗教悟性和生命体验。这些优异的表现让我们相信,异军突起的“宁军”已然成为中国西部文学中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在宁夏的小说创作界,漠月无疑是一个较为独特的存在。由于写作上的慢,漠月被戏称为“老骆驼”,他就像“一峰来自西部大漠深处的骆驼”一样沉稳、缓慢。和其他小说创作者的相对高产不同的是,漠月不仅写的很少,也逐渐淡出了评论界的视野。作为宁夏的“新三棵树”之一,漠月对自己的要求是:少写,尽量写好,至少让自己满意,不要让读者太失望。正是本着这样的创作态度,漠月持续于他对乡土中国的诗意表达,“暖色调”的艺术追求让漠月的作品为宁夏小说的苦难色彩涂抹上了一道亮色。漠月对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变革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自己独到的观察和思索。可以说,漠月的文学之根是深深地扎在故乡的土地上的,他总是在对故乡风土人情的回忆当中,表达出对生活最真诚的感悟与看2法。在《湖道》《赶羊》《放羊的女人》《锁阳》《父亲与驼》《白狐》以及《搭车》等小说中,我们见识到漠月对艺术分寸的精到把握和相当扎实的叙述功力。在小说《父亲与驼》中,漠月为我们讲述了草原牧区动人的父子关系。都说父爱如山,漠月却在“父爱如锤”的叙述中为我们呈现了一曲温情的父爱之歌。在小说《搭车》中,漠月将镜头对准了草原与城市二者关系的探讨中。有别于主流文学叙述中城市所代表的现代性与乡村所代表的传统性之间的对立与挣扎,在《搭车》里这种紧张感被漠月悄然稀释了。有雨和草草的单纯善良使得小城的诱惑被合理的拒绝了,留守草原的选择让有雨的世界忽然间变得明亮而充满希望。细读这些作品,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丰厚的乡土体验与生命意识。漠月小说的总体艺术风格趋于平淡和自然。他用纯朴淡雅的语言,描摹出了故乡自在的恬淡安详。西部乡村生活本该具有的艰辛在漠月这里变得明亮而充满希望,他过滤掉那些苦难书写,构造出了一片宁静悠远的乡土,从而呈现出人性的淳朴和善良,这其中以《湖道》颇具代表性。面对尘世间铺天盖地的市侩气,面对无处不在的窒息感,漠月给我们建构了一片心灵的栖息地。《湖道》的故事发生在一个仿佛被时间遗忘的安静角落,不管别处的人们如何迷茫困惑,变幻的时代所带来的恐慌感似乎永远都弥漫不到这里。如此的天地养育出的亮子和罗罗,与大自然相处的时间似乎要比与人类相处的时间多。因此,他们单纯而羞涩,不善表达也不愿表达。罗罗家和亮子家本是很要好的两家牧人,罗罗和亮子自小3就很亲近。年少时他们形影不离,如若没有意外,两家会结成亲家。可是命运的陡然变化,却使得两个家庭由准亲家转变为冤家,两个情窦初开的年轻人自此成了陌路人,而小说就围绕着罗罗和亮子讲述了两个家庭之间的恩怨情仇。在漠月沉稳、缓慢的叙事中,他将漠野深处生活的本真状态自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而诗化小说的艺术追求又让这部《湖道》被涂抹
情到深处人孤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