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读书笔记
篇1 我叹他一生不幸,叹他满腹经纶却得不到施展,叹他生在一个凄惨黑暗的年头,一生不得志,可面对这一切,他却无能为力。叹他最终竟静静地死于一条破船上!或许,心有余而力不足正是当时杜甫心情的写照吧!无路可走的他只好在诗中抒发自己的惆怅。因此写下了很多感人肺腑的诗篇。是啊,专心,用血写成的诗篇,哪能不动人
我尊敬他身处漏雨的茅屋,心中却想着无家可归,受苦受难的黎民一百零一姓,敬他忧国忧民的赤胆忠心,我想,一个人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
翻开历史的画卷,皇帝昏庸无能,宦官当权,埋没的有理想有志向的仁人志士又何止杜甫一人呀!像李贺的明珠暗投,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等,数不胜数。
合上书本,打开窗户,深秋的寒意好像更浓了
篇2 1200多年前,杜甫为了躲避战乱,流落到四川,在成都市南的浣花溪畔搭建草堂,在此住了四年时间,写了二一百零一多首诗,其中最闻名的就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此诗作于公元761年秋,是诗人一家窘迫生活的真实写照。诗全面叙述了风雨飘摇中的草堂境况后,推想出天下寒士的凄惨生活,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根据传统中国文人的生存习惯,在自身难保时本该独善其身,诗人却偏要穷则兼济天下。由此可见杜甫人格之高尚。
在古今中外诗人中,我最佩服的就是杜甫,最怜悯的也是杜甫。他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一心想走达则兼济天下的道路,惋惜生不逢时,空怀报国大志,一生悲苦到不仅在四川成都只有茅屋,而且甘肃成县自己的亲生骨肉还因饿寒而死。从小到大,杜甫在我心中的印象也始终在变更。
孩提时,读他的《春夜喜雨》:好雨知季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读出的是一位欢乐的诗人。
如今,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读出的是一个悲苦的诗人,和一位人格高尚、让人崇敬的平民诗人。
篇3 今日,我又读了一首诗,名字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作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是他的喜闻乐见的名篇之一。
2022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