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荔城二中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2013 年 11 月 日
课题
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课时
1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和本文结构严谨、语言犀利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
2
荔城二中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2013 年 11 月 日
课题
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课时
1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和本文结构严谨、语言犀利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整体感知文意,弄清文章的脉络,使学生认识鲁迅杂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材
分析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本文收入《且介亭杂文》,属鲁迅后期杂文。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欺侮,“九一八”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一时甚嚣尘上,然而鲁迅却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发出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实在难能可贵。 课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聚焦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把要谈的对象——“中国人”和事件——“失掉自信力了吗”直接放在标题上,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欲望。
教
学
过
程
一、听故事,孩子与妈妈的一段对话:
“妈妈,你为什么不买汽车呢?”
“买不起呀。”
“那怎么才能买上小汽车呢?”
“你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就可以买小汽车了。”
“那你小时候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呢?”
提问:孩子用的什么方式使妈妈感到瞠目结舌的?(反驳)
师谈话: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不正确的说法,需要我们写文章批驳,帮助澄清思想,端正认识,这类以反驳为主的议论文通常叫驳论文。
驳论论文与立论文一样,仍然有论点、论据、论证,只不过在前加一个“驳”字,在“驳”的过程中,要针锋相对,得出自己的的正确结论。如:有人说,早插秧,早打谷,早结媳妇,早享福。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事变三周年之后,当时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一文。
二、板书课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三、简介时代背景:“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加紧侵略我国。我国东北三省日益沦丧,遭到日本公使的拒绝。悲观失望的气氛笼罩着上层社会,当时资产阶级在《大公报》发表社论,指责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为国民党反动派推卸责任,并说
2
教学
过程
“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焉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鲁迅毫不留情地揭露出了他们的假面纱,并指出中国人有充满自信力的人存在着,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筋骨和脊梁。
四、简介驳论文知识
五、检查预习情况。
六、自学交流
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这个错误观点是由那些论据得到的?
对方的错误观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