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平凡的世界》中的人性美.doc1论《平凡的世界》中的人性美摘要:关注人性永远是文学作品的核心内容,路遥的作品中字里行间都闪烁着人性美的光辉。《平凡的世界》中的人性美,体现在与命运的不懈抗争、对他人的慷慨帮助、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等等。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作家对人性美的探索,对人性至善、至真、至美的追求。关键词:人性美;苦难;人情;爱情作者简介:沈静怡(1995-),女,江苏苏州人,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在读,主要从事文艺理论方面研究。[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4-0-02文学既是关于“文”的学问,也是关于“人”的学问,文学离不开人性,对人性美的探索永远是文学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别林斯基曾说:“艺术性就是创作,而创作必须描写具有善与恶的冲动、欢乐和痛苦的人。”[1]从古至今,孔子的“仁政”,孟子的“人之初,性本善”,鲁迅的《藤野先生》,沈从文的《边城》等,甚至外国很多作品如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都洋溢着人性美的光辉。而《平凡的世界》更是将人性美表达得淋漓尽致,路遥先生用独特的生活体验、敏锐的眼光,留下了《平凡的世界》这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彰显了人性之美,是人性之淳厚、之向善向美、之雅润达观之美,是人间世风世情的不平凡的美2的展示。一、人性美――不畏苦难,改变命运小说的两位男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出生在一个黄土高原双水村贫苦的农民家庭,连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成问题。家里有半瘫在床的奶奶和年幼的弟、妹,一家人都靠父亲和姐姐的劳动苦苦支撑着。“瞧吧,他那身衣服尽管式样裁剪得勉强还算是学生装,但分明是自家织出的那种老土粗布,而且黑颜料染得很不均匀,给人一种肮肮脏脏的感觉。脚上的一双旧黄胶鞋已经没有了鞋带,凑合着系着两根白线绳;一只鞋帮上甚至还缀补着一块蓝布补丁。裤子显然是前两年缝的,人长布缩,现在已经短窄得吊在了半腿把上;幸亏袜腰高,否则就要露肉了。”[2]这是小说中对孙少平的着装描写,从中可见家境的困窘。出生在贫困的家庭不是他们的错,关键是不向命运低头。长子孙少安果敢坚毅,他用自己的不断努力和辛勤的汗水浇灌着这段旅程。他过早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深切地体会到贫乏的物质条件、落后的生产方式,以及窒息的生活环境带来的苦难,因此,他摆脱困境,掌握自己命运的愿望也就尤为强烈。他担任生产队长,扩大猪饲料田;进行责任承包田打破旧生产方式;在砖厂破产后,贷款重振窑厂……这一切都体现出他的魄力以及与命运挑战与现实抗争的精神,促使他不断更新和完善自我。而孙少平与他的哥哥不同,他不甘心一辈子待在小小的双水村中,不愿在父母、兄长设计的生活框架中平庸的苟活,他有更辽阔的眼界,渴望3独立的寻找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双手闯出一片天,即使外面的世界是未知的,可能会遇到前所未有的苦难。他说“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历经千辛万苦而酿造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3]于是他毅然决然的来到黄原城揽小工,历尽千辛万苦,,不分白天黑夜的工作,从事着艰苦的体力劳动,只希望在这个城市可以有他小小的容身之地。然而经历了这么多,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血气方刚的男人,执着进取、奋斗不息。这些经历使他平凡的足迹变得格外耀眼,完成了从平凡向伟大的蜕变。二、人性美――善良淳朴、可贵人情在很多文学作
论《平凡的世界》中的人性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