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舞曲》教学案例
河北省怀来县沙城镇第三小学 李晓霞
一、教学设计思想:
信息技术运用于音乐教学之中,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讲解、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更为生动形象,图文、音视、动画栩栩游戏等),使学生自主地发现、探究、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想象力,挖掘其独特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视听结合的方式下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从而创作音乐。
五、教学目的设计
一、知识和技能:
(一)、理解我国瑶族的风土人情,感受瑶族音乐特色。
(二)、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要素听赏音乐,引导学生想象音乐描绘的内容和场景,进一步培养音乐感受和欣赏才能。
二、过程和方法:
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气氛,通过聆听、模拟、讨论等多种形式,探究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及特色。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情趣,增强和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
四、教学重点:
理解瑶族地区音乐风格及主要特征.
五、教学难点:
音乐旋律中变化的力度、速度、节奏和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
六、教学方法:
音乐视听欣赏和比照分析、议论探究相结合。
七、教学准备:
计算机教室、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等。
过程设计说明
教学
内容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电教媒体
设计和说明
创设
情境
播放音乐《爱我中华》。
听音乐,进教室
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开场这节愉快的音乐课。
播放《爱我中华》mp3,营造轻松气氛,使进教室时更加有秩序。
探究和交流
自主探究
巡视指导
阅读网页,进展有关瑶族知识的查找。
学生利用网页学台进展自学,培养其独立自学、考虑、处理知识信息的才能。
相关知识按不同类别以网页形式出现,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对不同领域内容理解的要求。
交流分享
引导学生回忆
说出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分享成果,展示搜集资料.
课件中的简介内容是对学生搜集内容的一个小结,通过观看使学生的理解更加全面。
播放flash课件《瑶族简介》
观看课件
感受和体验
理解内容
完好欣赏
简介瑶族音乐,提醒本课内容。
聆听讲述,理解瑶族音乐背景文化,明确本课内容。
通过简单的讲解,对瑶族音乐背景文化进展介绍,并提醒本课主要内容.
控制教学平台,播放flash课件《瑶族舞曲》简介。
欣赏音乐并观看电脑显示器,理解课件中介绍的《瑶族舞曲》的相关知识。
完好地欣赏乐曲。通过课件,理解乐曲作者、创作背景、构造等方面的内容.
课件中包括乐曲作者、创作背景、音乐构造、表现情绪等方面的内容。并根据音乐的进展,配合其主题旋律的简谱图片,为视谱才能较强的学生提供学习资源。
引导学生介绍自己所掌握的有关《瑶族舞曲》的知识。
交流讨论,通过欣赏自己所理解到的内容,和欣赏后的感受。
通过看、听、想、说来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才能。
分段欣赏
体会情绪
欣赏乐曲第一部分。提出要求,指导学生如何完成“冲关”.
明确游戏规那么,边听音乐边完成任务。
以游戏的形式来进步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相关知识技能。
课件针对各个部分内容设计问题,学生答对继续,答错重来,这样一来,在进步学生兴趣的同时,又给学生创造了竞赛的气氛,为学生仔细聆听乐曲提出了要求。
师生互动,完成主题a的音乐活动。
听音乐按要求做动作.
使得课堂气氛更加和谐,让所有学生都乐于参和到活动中去.
老师巡视、指导
专注地欣赏并进展交互操作,根据所听音乐完成课件中的问题.
学生完成第二关任务(即第二部分欣赏学习)后,引导学生对问题进展回忆。对学生的自学成果进展进一步肯定,激发其下一步的学习兴趣。
学生欣赏时进展独立的交互式的操作,之后由老师进展控制,引导学生进展回忆。。
引导学生回忆“第二关”内容。
根据引导答复以下问题。
小组指导
仔细欣赏并继续完成“第三关”任务。
通过老师引导,自主讨论,说出体会,并总结出影响或改变乐曲情绪的主要因素。
继续课件中所设计的问题及环节对学生归纳出最后的结论(影响乐曲情绪的主要因素)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引导学生谈体会并得出结论
谈体会.
理论和创新
自由选择小组合作
介绍拓展内容课件,引导学生对喜欢的旋律进展各种形式的创编
分小组观看课件中的各种形式的简单实例,进展讨论创作
通过创编歌词、舞蹈、打击乐伴奏等形式来表现音乐,进展简单的艺术创作。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才能和小组合作的才能.
课件通过舞
瑶族舞曲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