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页 共 经济转型的问题、消费和内需不足的问题,乃至一些群体性事务,都有着贫富分化的影子。贫富分化甚至干脆影响到中国社会的稳定。
所以,“十二五”规划政策的着力点应当转到把提高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富有人民群众作为全新思路和战略,围围着如何“富民”问题,制定行动路途图。而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今日的经济实力也已经为解决“富民”问题供应了物质基础。
民乃国之本。对于“民富与国强”的关系,是先有民富而后才有国强,而不是相反。事实上,多少国家兴衰的历史也告知人们,民富虽然不必定等于国强,但民不富,国家必定不强;即使表现出肯定程度的强,也只能是色厉内荏。只有建立在普遍民富基础上的强大,才是根本性的强大。因此,中国政府须要更新观念,在政策上,把“富民”作为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这就有必要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制定一个长期的提高福利的战略规划,这个战略规划的目的,是为建立一个有竞争力和公允正义的福利国家打下基础。结构失衡根源在于政府主导经济
“富民”虽然是一个经济问题,但经济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政治。事实上,改革以来贫富差距的形成和拉大本身就有政治因素在内。为什么经济高速增长但人民的生活水平却得不到同步提升?症结就在于蛋糕的安排不合理。也就是说,经济发展成果的最大收益者不是一般群众,而是政府及其与公权力有关联的利益群体,以及资本利益集团和垄断国企的经理层与员工等。而政府之所以能够抽走国民收入的大头,并为所欲为地支配财宝而不受监督,资本之所以能够压制众多的劳动力,缘由又在于政府的权力过大。
中国传统上本就是一个大政府国家。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一般民众,心中都存在一个大政府观念。所以,要在政府权力过大的情形下变更收入安排不合理状况,须将之作为一个政治问题来看待,否则,仅仅视之为一个经济问题,解决起来很难。
另一方面,尽管“富民”问题在将来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特别重要,但终归不是事物的全部,不能代替其他问题的解决。正如本文开头所说,在官方看来,“十二五”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等诸种结构构成的结构难题。结构问题在中国来说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十二五”规划还是把它列为必需优先解决的头等大事,这说明,结构问题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造成的危害不能再持续下去。
现在的状况是,虽然高层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峻性,但要解决
2022年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意义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