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南充高中地理组 杨帆.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一地理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
南充高中地理组杨帆
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中的第二章第二节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法
四、说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六、说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出1、7月份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以及形成的高低气压
中心名称
(2)了解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力目标:(1)读1、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2)读“亚洲季风图”,会分析季风的形成,掌握东亚冬、夏
季风的区别
情感目标:(1)鼓励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在人类历史上留下自
己的光辉足迹
(2)理解我国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
用于实际,激发学生探索自然
2、教学重点:1、7月份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成因以及
形成的高低气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
3、教学难点:季风的形成,东亚冬、夏季风的区别
要突破以上重难点,就要用醒目的图片进行演示,鲜明的案例进行探究,引导学生认真解读课文图示,回忆生活中的各种感受,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复杂的知识简洁化,零乱的概念系统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会用地理语言去解释生活。
二、说学情
高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初中进入到高中,初高中知识学忆图,写出某些地理事物的名称,而高中阶段的学习更需要理解、分析图,学会从图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面对学习方法的转变,学生可能会有一定的不适应。但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为其达到更高层次的要求,完成初高中学习方法的转变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离现实还差最后一个假设条件——地表性质单一均匀。究竟回归现实后气压带风带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兴趣。因此本节教学以复习导入的方式,用最后一个假设条件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探究。
三、说教法
读图分析法
合作讨论法
启发式教育法
案例探究法
同时辅以多媒体手段
四、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在教学中,我大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首先,充分利用课文图片资料,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用自己的语言去总结,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其次,启发学生在分组合作中积极与同伴交流,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第三,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地理现象,并尝试加以解释,增强学生观察力,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用知识解释生活的能力。
理论铺垫: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发现问题:理想与现实中气压带分布形状不同
解决问题:北半球大陆和海洋冬、夏不同气压中心
案例升华:季风——概念、成因、对天气气候影响
五、说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课堂小结、练习反馈
极地高压带






西



副极地低压带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西

极地东风
复习导入

南充高中地理组 杨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10-1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