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公司治理形成的特点
李新(Li Xin)
中国,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0433
School of Economics,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 200433
摘要:本文分析了俄罗斯公司治理形成的历史背景,包括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并延续至今的私有化以及普京执政以来对俄罗斯私有化政策的重新调整,上世纪90年代经济转型过程中实行的紧缩政策以及恶性通货膨胀造成的支付危机导致俄罗斯企业经济行为不得不选择生存战略。进入新世纪以来俄罗斯经济强劲复苏,企业经营环境大大改善,使得企业从生存战略转向增长战略,内部人控制逐渐转向外部人管理,真正的适合市场经济的公司治理模式开始形成。所以,俄罗斯公司治理模式由于其自身特点,即不同于德国的内部人模式,也不同于英美的外部人模式。
关键词:俄罗斯,企业,行为模式,公司治理,特点
1 俄罗斯的私有化
上世纪80年代末,苏联立法允许个体劳动的存在,成为小企业形成的基础;允许工商业领域建立合作企业,成为中型企业的基础。国有企业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实行财产租赁制,承租人在承租期间将租赁财产赎买下来,这是将国有企业变成私人企业的第一步。1987-1991年期间在这些立法的基础上实现了国有财产的盲目私有化。其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最普遍的就是大规模建立为国有企业服务的各种合作企业。这些合作企业通过价格机制攫取企业利润,将国有财产转入私人手中。这一时期还进行了将某些部门部改造成纯市场机构的改革。国有企业的固定生产基金经过货币资本积累阶段直接变成了部门部官员所代表的工业资本。例如,国家天然气康采恩是在1989年在相应部门部基础上组建的,部长自然成为总裁,同时也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大规模将国有企业改造成经营性公司还是在1990年代,正式实行市场转型战略。这种改造是在国有财产的证券私有化和货币私有化进程中实现的。新形成的所有制形式主要是封闭型和开放型股份公司、合作企业、合伙企业和个体企业。
国家所有制关系的改造过程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并没有彻底完成,与大量私营企业并存的还保留着大规模的国家联邦、地方和市政所有的企业,距离所谓市场经济的要求还很远。目前,联邦所有的企业仍超过9700家,国家拥有4000多家企业的大量股份
注释:
., Экономикапереходногопериода. 2-еиздание. М.: ОМЕГА-Л, 2006. стр. 294.
。这些国有股份要么是重要的战略项目,要么是俄罗斯财产部或俄罗斯联邦财产基金会手中剩余的股份,还有一部分是使国家机构拥有重要问题决策否决权的黄金股。国家在这些企业里的利益由相应部门部批准的人员来代表。根据官方声明,国家有效参与管理的企业只有29%,其他企业应该完全私有化。普京时期,进一步探索私人企业和国有企业之间的最优比例关系。2001年12月俄罗斯颁布了新的《国有资产和市政资产私有化法》,纠正了过去私有化的一些问题,国家加强了对私有化的管理和监督。2005年10月俄罗斯提出地下资源法修正案,限制外资介入战略资源储藏区。对于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企业通过法律程序收归国家所有。自2004年以来,俄罗斯国民经济各主要行业陆续出现了重新国有化的迹象。赵
俄罗斯公司治理形成的特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