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心电图评估
编辑ppt
学方法,学会分析几种常见的异常心电图
4.了解心电图产生的原理、分析方法与临床应用
2.掌握心电图导联、各波段特点及正常值
3.熟悉心电图的组成与命名描记
(一)描记方法
1. 设定心电图机
2. 连接导联线
(1)红色---右上肢,黄色---左上肢
(2)绿色---左下肢,黑色---右下肢
(3)红、黄、绿、棕、黑、紫分别代表V1~V6导联
3. 描记各导联心电图
4. 整理并记录
(二)控制心电图描记的质量
第八章 心电图评估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编辑ppt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
一、心电图的测量
二、心电图各波段特点和正常值
三、心电图的分析方法与临床应用
第八章 心电图评估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
编辑ppt
一、心电图的测量
(一)心电图记录纸
1. 横线 代表时间,走纸速度为25mm/
2. 纵线 代表电压,
(二)心率的测量
1. 心律规则 心率=60/R-R或P-P间期(秒)。如:R-,则心率为60/=100次/分
2. 心律不规则 需测量5个以上连续的R-R或P-P间期,取其平均值,代入上述公式,计算出心率
第八章 心电图评估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
编辑ppt
(三)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应从参考水平线上缘垂直测至波的顶端
应从参考水平线的下缘垂直测至波的底端
应为上下振幅的绝对值之和
第八章 心电图评估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
编辑ppt
(四)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水平测至该波形终点的内缘
分别从12导联同步记录中最早的P波(QRS波群)起点测至最晚的P波(QRS波群)终点。测量P-R间期应从最早的P波起点测至最早的QRS波群起点;Q-T间期应自最早的QRS波群起点测至最晚的T波终点
P波及QRS波群时间应选择12导联中最宽的P波及QRS波群进行测量;P-R间期的测量应选择12导联中P波宽大且有Q波的导联;Q-T间期的测量应取12导联中最长的Q-T间期
第八章 心电图评估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
编辑ppt
第八章 心电图评估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
编辑ppt
1. 电轴不偏移 Ⅰ、Ⅲ导联QRS波群主波均为正向波
2. 电轴右偏(尖对尖往右偏) Ⅰ导联出现较深的负向波,Ⅲ导联的主波为正向波
3. 电轴左偏(口对口朝左走) Ⅰ导联主波为正向波,Ⅲ导联出现较深的负向波
4. 心电轴极度右偏 Ⅰ、Ⅲ导联主波方向均向下,表明心电轴极度右偏,近年来主张定义为“不确定电轴”
(五)心电轴的测量(目测法)
第八章 心电图评估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
编辑ppt
心电轴偏移的临床意义
1. 心电轴左偏 常见于横位心(肥胖、妊娠晚期、大量腹水等)及左心室肥厚、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等。
2. 心电轴右偏 常见于垂位心、右心室肥厚及左后分支传导阻滞等。
第八章 心电图评估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
编辑ppt
左、右心室过渡区波形:R/S大致相等
(1)正常:V3、V4导联
(2)顺钟向转位:V5、V6导联,常见于右心室肥大
(3)逆钟向转位:V1、V2导联,常见于左心室肥大
(六)钟向转位
第八章 心电图评估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
编辑ppt
(一)P波
1. 形态 一般呈圆钝形,有时可有轻度切迹。P波方向在Ⅰ、Ⅱ、aVF、V4~V6导联均直立,aVR导联倒置,其余导联可呈双向、倒置或低平
2. 时间
3. 电压 ,
二、心电图各波段特点和正常值
第八章 心电图评估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
编辑ppt
(二)P-R间期
P-R间期与心率快慢有关。成人心率在正常 范围时,P-~;老年人和心动过缓者可略延长,
第八章 心电图评估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
编辑ppt
(三)QRS波群
1. 形态
(1)肢体导联:Ⅰ、Ⅱ导联QRS波群主波一般向上,aVR导联的QRS波群主波向下
(2)胸导联:正常人V1、V2导联多呈rS形,R/S<1;V5、V6导联可呈qR、qRs、Rs或R形,R/S>1;V3或V4导联多呈RS形,R/S≈1。R波从V1-V5导联逐渐增高,V6的R波一般低于V5的R波,而S波通常从V2-V6导联逐渐变
健康评估心电图检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