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国家与社会
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夏
商
西周
东周:
春秋:奴隶社会瓦解
战国:封建社会开端
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
早期国家与社会
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夏
商
西周
东周:
春秋:奴隶社会瓦解
战国:封建社会开端
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明、清
(1956年——至今)
奴隶社会
夏
商
西周
建立者:禹(公元前2070年)
启继位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末代国王:桀
文明代表:
二里头宫殿遗址
建立者:汤(公元前1600年)
末代国王:纣
文明代表:
青铜铸造业:
司母戊鼎
甲骨文
特征:可在龟甲兽骨上,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价值: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建立者: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
分封制
礼乐制度
政治制度
早期国家与社会
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
奠定了汉字象形、表意的基本特征。可在龟甲兽骨上,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车
光
日
兔
夏商周建立起强大军队,制定了严酷的刑法。
戈
弓
射
兵
伐
军队
刑罚
甲骨文中的历史
司母戊鼎
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原称“司母戊鼎”或“司母戊大方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国家一级文物。,是世界迄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享誉“镇国之宝”的美誉。
商朝青铜器
四羊方尊
利簋
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内底有铭4行33字,记周武王征商,日在甲子,清晨岁星当头。这与《尚书》、《淮南子》等文献合。
经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确定公元前1046年为武王克商之年。
论从史出
武王伐纣原因:
条件:
经过:
都城:
奢侈残暴
周国强大
公元前1046年
牧野之战 商亡周建
镐京
西周
周武王(姬发)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史料分析
(1)依据材料一回答,分封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
材料二 据史料记载,周初封建的诸侯,主要是同姓(姬姓)子弟;《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也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2)依据材料二回答周初分封的诸侯有何特点?
主要是同姓子弟。
西
周
分
封
制
依据:血缘亲疏关系
特点:层层分封,贵族内部等级森严。
官员
相、卿士
地方侯、伯
职责或义务
参与商王决策
纳贡,奉命征伐
诸侯
义务:
服从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
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述职。
权力:
再分封
西周分封制
作用:确立了周王的权威,开发了边远地区,成为对周围民族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
商朝和西周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西周
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曾侯乙编钟
举行祭祀、宴饮等活动中使用的主要礼乐器。不同等级贵族使用的礼器,其组合各不相同。是中国礼乐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乐制度
祀天神“奏黄钟、歌大吕、舞《大夏》”;祭地示“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
“礼”是“乐”的内容,“乐”是“礼”的表现
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体现社会的等级差异,有利于对国家的统治,维护贵族的特权和地位
礼--贵族生活的行为秩序
礼的制度是核心,规范贵族的身份和地位,使贵族长幼有序,涉及生活方方面面.
例如: 贵族的”死”(避讳)
天子—驾崩 诸侯—薨hōng 大夫—卒
士—不禄 平民—去世
天子用鼎
诸侯用鼎
士大夫用鼎
据史料载:周王定朝时,曾制九鼎,象征九州。周王可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元士用三鼎,彼此不可逾越。
典章制度
行为方式
伦理道德
风俗习惯
等诸多方面
《早期国家与社会》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