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蒙古族的生活习俗.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砖瓦房,蒙古包越来越少了。为纪念和显示蒙古包的民族特色,此时此刻内蒙古的好多城镇用水泥和砖建立蒙古包用做开饭店或酒店。
  2. 禁忌礼节
  火忌,蒙古族崇拜火,认为火神或灶神是驱妖辟邪的圣洁物,所以人们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
  忌蹬门槛,是蒙古族禁忌之一。到牧民家做客,出入蒙古包时,绝不许踩蹬门槛。农区、半农半牧区的蒙古族也有此禁忌。在古代,假如有人误踏蒙古可汗宫帐的门槛,即被处死。这种禁忌习俗,始终持续至今。










  水忌,也是蒙古族禁忌之一。蒙古人认为水是纯净的神灵。忌讳在河流中洗脏衣服或向河流中扔脏物。这由于草原干旱缺水,牧民逐水草放牧,无水那么无法生存。所以牧民习惯节约用水,留意保持水的清洁,并视水为生命之源。
  白节,蒙古语称查干萨日(白月、正月),意为新年、春节。古代蒙古人以白色为纯净、祥瑞之色,故称春节为白节。白节在正月初一。过白节是从古代沿袭下来的习俗。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就特别重视过白节。腊月三十晚上,全家即穿上节日盛装,团聚一堂,拜贺新年,彻夜不眠。通常全家老少先烧香拜佛,然后晚辈向长辈献哈达或磕头、敬酒、礼拜。初一早晨,家族亲友起先相互拜年,到正月十五或月底才完毕。
  祭火,是蒙古族最古老的祭祀活动之一。也就是祭火神、祭灶神。平凡农牧民的祭火一般都在农历腊月二十三;贵族和台吉那么在腊月二十四。有个别的地方秋季祭火,在婚礼上还要祭火。
  蒙古族传统节日
  1. 马奶节
  蒙古族传统节日。以赞颂骏马和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主要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和鄂尔多斯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办,日期不固定,为期一两天。为庆祝丰收,彼此祝愿,除打算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全羊席等款待来宾,并举办赛马、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和乌兰牧骑文艺演出或放电影等活动。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










  蒙古族习俗谈
  蒙古族自称蒙古。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
  蒙古族历史悠久,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落,建立了统一的蒙古贵族政权。1219年西征,幅员扩大到中亚地区和南俄。1271年,改蒙古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全中国。1368年元朝灭亡。
  1947年5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内蒙古自治区,成为中国建立最早的一个自治区。
  蒙古族群众崇尚礼仪,讲究礼貌,热忱好客,待人恳切。当有来客探望时,首先为其看狗,微躬身施礼,相互问好,再引入蒙古包。来客一般由女主子接待,倒茶、上奶食,炒米,炸果子,递烟。遇有就餐时间,主子要热忱劝留客人,客人越随意自由,主子就开心满足。
  献哈达是蒙古族迎送、馈赠、交际、奖赏,定亲时运用的重要礼品之一,表示敬意和庆贺。哈达一般用丝织品制成,-,颜色有白、银灰、浅兰、黄、红等,所献哈达的长度、质地、色泽要依据承受者的身份和与自己的关系而定,每种颜色代表一种礼俗。
  敬酒是蒙古族群众款待来宾礼节的主要一环。酒具一般为银碗或银盅。敬酒时,男主子必需头戴帽子,衣着整齐,斟好酒后,双手托起哈达捧银碗、唱敬酒歌,以辈数或年龄大小依次敬酒。










  旧时,等级制度特别严

蒙古族的生活习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档百货
  • 文件大小37 KB
  • 时间2022-03-09
最近更新